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docx / 文档详情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万字
约40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docx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篇: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第10课《论语》十则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难点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的言行的一部书,共篇。(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恕(.))凋(.焉(.))诲女(..是知也(.)())弘毅(.)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3、《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课外作业一)课内精读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之C、士∕不可以∕不弘毅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二、课内探究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分)(6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分)(3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分)(3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分)(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分)(4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分)(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10.翻译下列句子:分)(4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分)(4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