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docx / 文档详情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7.5千字
约13页
0
1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docx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

第一篇: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据考证,端午节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国民以“简棕”(即竹简贮米)投入汨罗江祭奠屈原,使鱼不损伤其遗体;又据《初学记》中记载:汉光武年间,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官名)对他妻子托梦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蛟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蛟龙最害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简制粽,并缠上五色丝线投入江中。后来世代相传,发展为端午节食品及五色丝线缠粽子的民风民俗。到后来,人们又用五色彩线缠、绣各种各样的香荷包,这种古俗愈演愈烈,据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又如:《红楼梦》书中写道:“(宝玉)因忙把衣解了,从里面衣襟上将所系的荷包解了下来。”这里的香囊、荷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端午节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义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夹杂在其中。元代杂剧就提到这种香荷包,让驰聘疆场的武士佩戴在身边,是用来装针线的,大的像钱包,小的似手袋。我国古俗佩戴香荷包历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据《礼记·内则》记载:“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纵拂髦、忽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所说的“衿缨”是编结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这段文字记载说明周代年轻人在父母与舅姑处时,随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礼仪,也说出了那时的香荷包尚无装饰意义。在我省许多城乡,尤其是西峡,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总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举办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耐人寻味的民俗活动。特别是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丝绸,精工制作成的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间,娃娃们都要带上布制的肚兜,人们认为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灵气,都具有保护子孙平安成长的特性,因此,在端午节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们喜爱和欢迎,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它们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再穿上银珠光片之类,看上去珠光宝气,诱人喜爱。有些巧手把许多小香包串起来,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过海”、“鱼儿钻莲”、“老鼠啃葡萄”、“狮子滚绣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驱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节早晨,大人要把这些香荷包给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动物可以祛病除恶,祈福降寿。随着历史的演变,祛病求福的观念渐渐淡化,而这制作精湛的艺术品的风俗却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作者:曹梅,女,1980年6月出生,大专文化,西峡县五里桥镇燕岗村人,现在回车镇屈原岗小学任教。第二篇:九月端午节身佩香囊、饮雄黄酒在山西乡村,不论丰年欠岁,贫富之家,端午节孩子们的香袋、长命线、艾叶虎是非做不可的,九月端午节身佩香囊、饮雄黄酒。一个小小的香袋为什么能这样牵动人心,千年不绝?传说古时候,每年的四、五月间各种虫害、瘟疫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访民情,治理瘟害。神仙发现同是天下人,心眼不一般,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惩恶护善,掏出五色香袋对善良的人说:每年五月初五,你们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凡是带香袋的大人小孩,虫害见了便逃之夭夭,而没有香袋的恶人们不免被虫害毒疫毒死了。传说难免有神秘的迷信色彩,但只要冷静地分析,其中不无科学道理。《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都记载有艾叶茗含芳香油,可用来杀虫,防止病害,亦可用作调香原料。早在先秦时期,艾就被采集作药用,制灸条治病。山西的五月初,正是春夏之际,虫害复生,时疫流行。此时人们首要的就是要消毒防病,民间艺人用香袋包药佩带,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薰香去汗味,又是人们盼望孩子们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为孩子们增添了如意的玩物,耍起来小巧玲珑,香爽周身,真是一举多得。山西乡村的香袋是用棉织布和丝线绣制成各种精巧玲珑的小布包,装上雄黄、苍木、艾等中药。其中有的绣制成“五毒”形象的蛇、蝎子、壁虎、千爪虫、疥蛤蟆,还有虎、鸡等动物形象的香袋;有的缝绣成瓜果蔬菜,花鸟草虫,范文《九月端午节身佩香囊、饮雄黄酒》。最复杂的是“虎踩五毒串”,最上的一个较大的老虎脚下吊着五种毒虫,意为踩死毒害,消毒免灾。用五彩丝垂金锡钱锁挂于婴儿胸前,缠纸帛,折菱角,缀于儿童腰间,把孩子装扮得漂亮可爱,既有香洁避秽的功能,又是儿童们随手可抓的玩具。孩子们把香袋作为端午的耍货,同布虎枕、小石狮一样,集装饰、实用、戏耍于一身。从山西民间香袋玩具的艺术特色来看,晋北的粗犷大方,厚实质朴,夸张变形,感情深沉;晋南的精工巧秀,形象逼真,情趣生动;晋中的色彩艳丽,纹样雅致。这些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介绍

文档大小:1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