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潘勇编写请勿转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导案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单选题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B.铭文C.甲骨文D.楷书3.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4.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A.李时珍B.扁鹊C.华佗D.张仲景5.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扁鹊B.秦始皇C.屈原D.张仲景6.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A.《论语》B.《离骚》C.《道德经》D.《伤寒杂病论》7.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A.尚未成熟的文字B.也叫“铭文”C.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原始文字8.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孔子B.孙子C.屈原D.韩非子A.夏朝出现甲骨文B.西周实行分封制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10.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司母戊鼎B.整套编钟C.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11.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A.扁鹊B.禹C.屈原D.李冰12.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13.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A.埃及象形文字B.苏美尔契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1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15.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6.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7.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字母文字的起源9.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潘勇编写请勿转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导案18.中国古文字①金文②隶书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19.200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A.三星堆B.都江堰C.故宫D.端午节20.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22.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23.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24.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因为A.龟甲、兽骨在当时容易找到B.这种文字最适合刻在龟甲、兽骨上C.狩猎、捕鱼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劳动D.当时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进行占卜25.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A.甲骨文的雏形B.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C.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D.鎏金的字2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27.妈妈说小红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五,这种记载日期的方法相传来源于A.东周B.西周C.夏朝D.商朝28.以下故事可以通过甲骨文考证的是A.尧的传说B.舜的故事C.大禹治水D.武王伐纣29.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不包括A.二十四节气的出现B.中医四诊法的问世C.针灸技术的出现D.发明了造纸术30.我国古书记载何时已经发生过日食现象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1.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编磬B.整套编钟C.鼓D.瑟32.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A.屈原B.王昭君C.郭守敬D.祖冲之33.目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保留节目“编钟乐舞”兴起于潘勇编写请勿转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导案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4.在某地的一座祠堂外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A.司马迁B

盼易****君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