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学案 第一篇:第2课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学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从“无为”到“有为”(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有为思想逐渐恢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朝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1)他是西汉时期广川人。(2)他应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赏识。(3)晚年著有《春秋繁露》一书,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2、主要思想:(1)针对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针对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提出了“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3评价新儒学积极:1推动儒学进步,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利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符合大一统局势.3推动教育的发展消极:1迷信思想,2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束缚思想,阻碍文化进步三、儒学成为正统、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合作探究:3、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③教育方面:a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b: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影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课堂同步]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措施不包括A举贤良对策B兴办太学C设五经博士D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2.以下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的根本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儒家通过吸取各流行学派的精华从而取代各家学派B通过政治上的统一来维护思想上的统一C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保证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D皇帝应该严格按照儒家思想来约束自己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是因为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这段话A.突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和决定性B.指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C.强调君主权力的不可怀疑性D.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无可奈何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1体现为①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创下日全食观测人口最多韵纪录。而在公元前178年发生日食后,汉文帝为此下诏:“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汉文帝的认识和做法与下列哪一主张最为相似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在曲阜孔府大门前,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真正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思想家是A.孔子的“仁”B.

论文****酱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