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等差数列课后反思 第一篇:等差数列课后反思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课后反思钢城四中苏慧兰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并采用了学生朗读,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并汇报成果,个别做答,集体做答,学生演板,学生说教师写等方法,感觉学生对定义和通项公式掌握不错,对一些基本问题,能按照要求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体会方程的思想。在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选用了不完全归纳法与叠加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强调了思维的严谨性。不过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在回答等差数列的特点时,有的同学会说“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差为常数”,那么我们讲数列从函数的观点来看是当自变量从小到大的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所以我们以从前往后发展的眼光来看用“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常数”更为妥当。2“如果a,A,b三个数成等差数列,这时我们称A为a与b的等差中项”。其实A也是b与a的等差中项,即b,A,a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静下心来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其实还应该注意:1在证明等差数列时,学生往往用有限的几个连续两项的差为常数就得到此数列为等差数列的结论,其实这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这种方法是不严密的。应该用等差数列的数学表达式来证明。怎样用等差数列的数学表达式来证明等差数列还需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因为在高考有关数列的考题中往往第一问就是用定义证明等差数列。2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时绝不是单纯的几个计算而已,一定要强调格式,解应用题,数学模型一定要交代,而且要交代清楚,平时的训练中不能忽略这个问题,在对答案时要把文字部分反复几遍要学生用笔记在解答过程中,这样他们才能引起重视,以后学习解概率题时不会丢掉必要的文字叙述。第二篇:第二周等差数列课后习题范文课后习题:1、超市工作人员在商品上依次编号,分别为4,8,12,16,...请问第34个商品上标注的是什么数字?第58个呢?2、商店中推行打包促销活动,每6个商品为一包。第一包中每个商品的编号依次是3,6,9,12,15,18;第二包中编号为21,24,27,30,33,36。依次类推,请问第20包的第三个商品编号为多少?3、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发玩具,共32个小朋友,每人一个,每个玩具上都有编号,已知最后一个小朋友玩具上的编号是98,前一个玩具的编号比后一个玩具的编号总少3,问第一个小朋友手上的玩具是多少号?4、学校举办运动会,共54个人参加,每人都有参赛号码,已知前一个人的号码比后一个人的号码总是少4,最后一个人的号码是215,第一个人的号码是多少?5、糖果生产商为机器编号,依次为7,13,19,25,...,问编号为433的机器是第几个?6、医院为病床编号,依次为8,14,20,26,...,问编号为284的病床是第几张?7、有一排用等差数列编码的彩色小旗,第1面小旗上的号码为3.7,第8面小旗上的号码为38.7,你知道第7面小旗上的编码吗?8、一个等差数列的第1项1.2,第8项是9.6,求它的第10项。9、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一项是4.1,公差是3.1,另外一项是32,求项数。10、妈妈的消费卡上积了35次分,最低一次积41分,最高一次积了179分,中间还有33次,且这些积分成等差数列,你知道最中间一次积分是多少吗?第三篇: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篇一: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这节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回过头清理一下,感觉学生对定义和通项公式掌握不错,对一些基本问题,能按照要求转化为首项和公差来处理;能使用简单的性质;对五个基本量之间的转化比较灵活;课堂展示、质疑气氛活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数列主要解决是数的问题,求数列的通项实质是寻找一列数所具有的规律,这一部分与学生以前学过的找规律问题类似,因而学起来轻松有兴趣,他们也有对其进行探究的热情,如,学生由定义推导出通项公式an=a1+(n-1)d,an-am=(n-m)d,若m+n=p+q,则an+am=ap+aq等。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学生解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不能用在恰当的位置,计算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对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受课本例题的影响,过程复杂,写成an+1-an=an-an-1,没有抓住定义的内涵,将问题的形式简单化,写成an+1-an=常数,因而在做题时出现3an+1-3an=2,这样的式子看不出此数列是等差数列。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不能正确表达。对求等差数列前n项的最值问题,有求和公式求最值比较熟练,但从通项研究最值问题不够熟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力求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重要方法熟练掌握。篇二: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这一节

篷璐****爱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