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共5篇) 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课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和练习【教学目的】(1)探索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3)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重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及其应用。【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的获得【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a1+a2+a3+......+an=sna1+an=a2+an-1=a3+an-22.情景自学问题一: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思考:(1)问题转化求什么能用最短时间算出来吗?(2)阅读课本后回答,高斯是如何快速求和的?他抓住了问题的什么特征?(3)如果换成1+2+3+…+200=?我们能否快速求和?,(4)根据高斯的启示,如何计算18+21+24+27+…+624=?3..合作互学(小组讨论,总结方法)问题二:Sn=1+2+3+…+n=?倒序相加法探究:能把以上问题的解法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吗?问题三:已知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如何求前n项和Sn?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n(a1+an)=2Sn问题四:比较以上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类比于问题一,你能给出它们的几何解释吗?n(a1+an)=2Sn公式记忆——类比梯形面积公式记忆n(a1+an)=2S问题五:两个求和公式有何异同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展示激学应用公式例1.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16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思考问题】如果一个数列{an}的前n项和Sn=pn2+qn+r,(其中p,q,r为常数,且p≠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若是,说明理由,若不是,说明Sn必须满足的条件。【教学后记】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相反却会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起到正面推动作用,提升数学教育成效.这也是贯彻德育、提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认知的不完备性是一个矛盾,因此公式的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并弄清楚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要适当延迟判断,多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重视思路分析的训练.须知教师讲课的最精彩之处,不是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而是引导学生探求解题思路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引出结论.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的训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公式,例题的变式训练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第二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又能为后面等比数列前n项和以及数列求和做铺垫。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同时能熟练、灵活地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倒序相加进行求和的过程,学会观察、归纳、反思。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生动的现实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求和方法的兴趣,树立学生求知意识,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一般公式推理的能力。4、重点与难点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掌握。二、学情分析学生前几节已经学过一些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还学了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性质,对等差数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些知识也为这节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准备,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但由于数列形式多样,因此仅仅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会灵活应用。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索发现四、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教学过程: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

雅云****彩妍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