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素质教育示范校验收总结(本站推荐) 第一篇:素质教育示范校验收总结(本站推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3年4月1日,“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验收组专家一行四人来到邢台市育红小学进行评估验收。历时一天的验收工作,专家组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我校进行了客观评价,我校最终以总分114.1分,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加5分的成绩通过验收。此次验收,育红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得到了省专家认可,同时专家组对育红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在此,我校认真总结此次验收的点滴收获,做实、做好、做精素质教育工作。一、积极准备长期以来,育红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打造育红“元”文化,实践“根基教育”,创建育红“培根筑基,固本强元”教育特色,锐意探索培养“仁德之人”、“高明之士”和“经纬之才”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学校通过特色育红“元”文化建设、特色德育活动、特色班队建设、红精灵校园节日、特色评价机制、社会实践活动、赢在课堂建设、有效教学实践、特色校本课程等素质教育手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知识、艺术、科技、体育等综合素养。4月1日上午,省专家组首先对我校的占地面积、班容量、教育装备、功能室设施等办学条件进行验收。学校班容量大、教育装备不足、教育设施滞后、师生比不够的现状使验收工作陷入“山重水复”的境地,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积极争取的原则,向专家组认真汇报了学校现状和实施素质教育、特色化办学工作开展情况。下午,省专家在通过校长汇报、交流交谈和查看文化建设、德育活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综合评价和素质教育成效等整体情况后做出了客观评价,对学校今后办学条件的改善、升级提出了“高度关注”和“紧盯不放”的殷切期望,可谓是“柳暗花明”,通过验收。二、彰显亮点1、有效管理学校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机制和少先队自主管理等“以人为本”的管理形式,使育红小学长期来实现了高效、平稳运转,为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根本保障。(1)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一是年级组长对校长负责,校长通过行政办公会议、年级组会议,听取意见,作出决策,直接指导年级组工作;二是校长给与年级组长相应的权力,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人、财、物和工作全负责,以形成强力团队。年级组是学校的基层行政单位,年级组长由校长任命和组员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产生,实践扁平式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和专业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校长把部分权力授与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有权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制定年级目标、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权安排符合年级实际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权向校长推荐班主任,安排任课教师的各项工作,并对本组教师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向校长提出对教师的奖惩意见;有权对学生全面管理,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提出初选名单,对违犯校纪校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年级组教师在年级组长带领下,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有益于团队精神增强。教师都十分关心本年级教育教学整体效果,年级组之间的竞争激烈,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你追我赶,形成了全员谋发展,干实事的良好局面。(2)实行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学校实行对各班级纪律、卫生、课间操、班级文化、路队诵读五个方面“日督导、周公示、月评比”的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结果每周一在校门口进行公示,达标班级张贴绿色卡通笑脸,鼓励师生再接再厉,发扬优点;未达标班级则张贴黄色卡通图片,图片设计为正在思考的卡通人物造型,启迪孩子们反思不足,吸取教训,鼓励师生迎头赶上争取下次达标过关。同时,各单项均有流动红旗评选制度,每学期根据各班级平时表现,产生优秀班集体、优秀少先中队和优秀团队(年级组或学科组)。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机制的根本作用是通过人文管理,鼓励、促进各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3)少先队自主高效管理。为了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少先队大队部和各中队成立校园110、红精灵文明监督岗、读吧管理员、卫生督导员、课间操督导员组织及水杯管理员、门窗管理员、灯具管理员、讲台管理员、卫生角管理员、班级110、板报管理员等特色学生自主管理岗位,引导队员在管理和服务中,提高自身的行为、纪律、文明礼仪,提高班队管理水平,并全面参与到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活动中。2、有效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中,我校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在实施有效德育教育中,把学生思想素养和道德素养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我们按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分年级段德育教育目标,开展理想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涵的思想素养培养和以习惯养成、行为规范、责任担当、仁爱敬和为主要内涵的道德素养培养,使学生通过历练成为“仁德之人”。(1)特色教育目标。在道德素养教育中,学校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分年段德育教育目标,其中一、二年级教育侧重点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四年级教育侧重点为行为规范教育;五、六年

St****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