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十军人物简介 第一篇:红十军人物简介红十军人物简介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领导农民运动,任中共江西区委农委书记、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持省农协工作。1927年底发动并领导弋阳、横峰农民暴动,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信江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委会主席、省委书记、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10军政委。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成员。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委员。1934年11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军队阻击。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陷入重围,因叛徒出卖页被俘,狱中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狱中纪实》、《清贫》等20万字文稿。周建屏(1892-1938)江西金溪人。1909年投入滇军,曾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起义。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领导都昌汪家墩武装起义,创建了赣东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同年9月底,到赣东北苏区,历任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团长、红10军军长,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3年红10军改编为红11军时继任军长。1934年2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粤边界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到延安,任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科科长、陕北武装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38年6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病逝。黄道(1900-1939)江西黄峰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冬和方志敏、邵式平等领导弋阳、横峰暴动。1929年组织发动贵(溪)、余(江)、万(年)三县的农民暴动。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闽北分区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北领导游击战争。1936年4月,任中共闽北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江西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1939年5月23日,在江西铅山县被敌人暗害。邵式平(1900-1965)江西弋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弋阳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在景德镇进行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同方志敏一起组织领导弋阳、横峰农民暴动,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共北师大支部书记、江西省农协特派员、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浮梁县委书记、信江军委会主席、赣东北军区司令员、红10军政委。1933年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员、政委。1934年参加长征,任二纵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1936年冬到延安,曾任陕北公学教育长、“抗大”二分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辽吉、嫩江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西满分局经委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江西省省长、中共江西省委第二书记,中共第八次全加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65年3月24日病逝于南昌。程美凤(1908--1937年)女,又名细妹仂,礼林镇新屋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早故,母亲改嫁,她三岁时就给人家做童养媳。1927年,美凤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至1933年,先后担任乡苏维埃女代表,区、县苏维埃委员,负责组织慰问队、宣传队、担架队,经常参加战斗。在反“围剿”战斗中,她被留在白区坚持地下工作,自天洗衣弄饭,晚上革命串连,经常夜行数十里,开会汇报,传达军情,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1934年4月22日,她不幸落入敌人魔掌。面对酷刑,宁死不屈。1937年5月28日,她从容不迫,走向刑场,沿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革命成功”!英勇就义。马步英(1899一1991)原籍众埠镇秧贩村。因家庭贫困,其父到景德镇谋生,此后便在景德镇里村定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马步英即出生于里村。1991年4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3岁。马步英出生在世代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父亲年轻时就和一些同乡到景德镇租种薄地、砍卖窑柴谋生,并定居里村。马步英小时候只读了几年私塾,13岁就离家去瓷厂当学徒,后当陶瓷工人。1922年,在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的直接影响和鼓励

书錦****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