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梅公园 第一篇:红梅公园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便是享有“文笔胜地,江南名园”之美誉的红梅公园。红梅公园始建于1958年,原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市的中心。如今,改扩建后的红梅公园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龙城的大地上。它是“大众乐园,城市绿肺和园林典范的城市中央公园”,它既保留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符号及元素,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活力。使这样一座江南园林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今天,我们是从公园的北门开始参观。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四根红梅青铜柱,在它的前方的大理石上“红梅公园”四个大字,是1983年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为红梅公园题写的园名。大家请看,前方的这片水域便是映梅湖,占全园面积的1/5,全长2500米,而我们脚下的便是一星桥,它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跨度60米,桥身两侧运用了双层夹胶玻璃,它坐落在映梅湖上,并且处于公园的中轴线上。我们看桥的左侧,湖中的小岛向我们展现了公园冬景“雪山劲松”。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前方的就是红梅阁。红梅阁是著名的道教建筑。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著有《悟真篇》一卷行世。关于红梅阁历代都有题咏,清代常州籍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曾题诗:“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先去,先向瑶台扫落花”。这里的羽客,就是指道士,而瑶台呢,指的是红梅阁,它形象地说明了当年红梅盛开,迎春敖雪的景象。红梅公园的得名也就是来源于此。据《常州府志》一书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原在荐福寺内,后为玄妙观的一部分,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屡经毁建,宋代这里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重建的,为一座五间开间,两间进深的,高达17米的楼阁,建在两米多高的土台上,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对面的石柱,它可是千古珍奇遗物,名为冰梅石。说起它,还有一段与红梅阁有关的故事。(最初红梅阁叫做飞霞楼,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此造狱册。有一天,他误以为女婢未及时送饭,愤怒之下责打女婢,不料“误中脑而毙”。他向上司请罪,上级给了他流放云南的处分。恰巧,当时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捎带家书。龚起程时,遇到鹤发老人,教他跨上一根手杖和一条丝带,就飘然飞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云南。龚到刺史家送信,刺史父亲见封缄上署的是当天日期,大吃一惊。为了感谢龚及时送信,求当地官府给假。红梅公园龚仍飞回常州,去见刺史。刺史以为他还没有出发呢。及至见了回信,惊讶不以。龚又出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为凭证。于是,龚把这枝红梅种在阁的周围,红梅居然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开。从此,飞霞楼就改名为红梅阁。数年后,龚欲随仙人去学仙道,玄妙观的道士与其随行。道士的徒弟追上去问:“师傅何时归来?”道士指着石柱说:“此柱开花,吾归期也。”三年后,石柱果然生花,由于形似梅花,又是白色,所以称其为冰梅石。)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其实按照科学的说法是石头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风蚀之后发生的化学反映。大家请看,这座高8米,宽11米,厚1.4米的牌坊就是——嘉贤坊。它是为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建的。它的正负面各有一幅楹联,正面书:“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坊后有楹联“延陵世泽、让国家风”。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便是知音坊和塔影山房。雕塑“高山流水”,是设计者的精心之作、才气之作。晋国大夫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如今,这个相传发生在常州古镇奔牛的千古佳话“定格”在了红梅公园。远处的雕塑以高超的大写意,生动勾勒了两个人物的神情风貌,一个瘦削,一个壮硕;一个高古飘逸,一个怡然陶醉;一个登高远眺,一个俯身半卧。他们的身后是堆叠成型的假山和涓涓流水,游者到此,驻足细听,当神往“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亦难求”的境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大文豪苏东坡和太平寺方丈钦禅长老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的所在地—塔影山房。塔影山房曾随着太平寺的兴废几毁几建。如今的塔影山房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门柱上挂着著名篆刻家刘友石篆刻的选自《易经》中的诗句作为楹联: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恰是对钦禅长老一类人的真实写照。右边的是袈裟塔。原塔分为五层,目前看到的是塔尖遗留部分,是原南宋末年常州义僧万安、莫谦之的纪念塔。相传元兵攻打常州,护国寺里万安和尚号召众僧奋起抗击敌人,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人们将万安和尚遗下的袈裟埋葬并砌了石塔,取名为袈裟塔,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座落于公园南部的这座文笔塔是一座具有神奇传说色彩的古塔。该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公元480-482年),原为太平讲寺塔,迄今己有1500余年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

是你****韵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