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整理版.docx / 文档详情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整理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7万字
约49页
0
4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整理版.docx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整理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第一篇: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预防职业病的管理措施1、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2、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4、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5、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6、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7、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8、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检测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9、加强施工现场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机率。10、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频率,如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环境里工作的员工,可以限定工作时间;较长时间接触危害因素的员工,可以变换工种,以减少危害。二、预防职业病的技术措施1、振动的危害与控制A、振动的危害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为主;局部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施工现场的振动主要是局部振动。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振捣工、电锯、电刨的使用者、手持电动工具等作业。局部接触强烈振动主要是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为主的,由于工作状态的不同,振动可传给一侧或双侧手臂,有时可传到肩部。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患局部振动病。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骨组织、听觉器官等造成影响。可以产生振动性血管神经病、气锤病和振动性白指病等。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1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要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B、振动的控制措施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臵,减少振动;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6)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7)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8)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9)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做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2、高温的危害和控制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施工现场的高温作业主要是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心律脉搏加快;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高温作业的防治措施:1)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段;2)现场饮水处备好盐水或绿豆汤,施工人员及时补充水分;3)现场备好防暑药品;3、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触噪声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对嗓声超过85dB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整理版

文档大小:4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