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五篇 第一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贵阳黔江机械厂企业管理制度Q/29GG01.57-200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定2005-12-25发布2006-01-01实施贵阳黔江机械厂贵阳黔江机械厂企业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定Q/29GG01.57-20051.目的改善职工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2.管理范围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3.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要求,企业最高管理者为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责任人,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主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协助管理者代表实施具体工作。成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安全工作的厂领导担任;成员由安全主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组成。4.职责4.1工厂最高管理者职责4.1.1最高管理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4.1.2审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和计划,确定管理目标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所需的经费,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改善条件。4.1.3主持召开企业定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应做出决策,组织实施。4.1.4批准本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4.1.5检查指导管理者代表的工作。4.1.6按照国家规定,确定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机构和管理干部编制。4.1.7主持领导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工作。4.2管理者代表职责4.2.1协助最高管理者全面抓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对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负具体领导责任;组织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计划。4.2.2组织领导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检查,落实工作措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4.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4.3.1负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工作。4.3.2负责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4.3.3负责组织职工职业健康检查。4.3.4负责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管理内容5.1每年结合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以及防尘、防毒、防噪音、通风、照明等。5.2每年不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5.3每年组织一次有害工种的身体健康情况的常规检查。5.3工厂进行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的论证,明确项目可能对职工造成危害的防范措施,并将论证结果载入可行性论证文件。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发展计划部提出本标准由发展计划部起草第二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一、管理职责:1、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2、为保证各参建职工的安全,项目分部统一购置职业防护用品,保障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免受职业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对机体暴露在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的部位,采用相应的防护用品进行保护。3、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4、对参建人员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5、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经工艺改革已消除了职业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护设施的,应经所在地同级监管部门确认,并在职业健康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6、对施工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二、防护用品使用:1、防护用品分类:根据防护用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功能和作用,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以下五类:(1)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类;(2)眼、面防护用品类;(3)听觉器官防护用品类;(4)皮肤保护用品类;(5)其他用品类。2、各分部在使用防护用品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选用的防护用品应当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2)向劳动者配发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3)当与劳动者签订防护用品使用责任书。三、职业健康事故:1、事故报告:(1)发生职业健康事故时,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职业健康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

雨巷****彦峰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