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丽中国 第一篇:美丽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侧记:“美丽中国”在路上——一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辨论坛时间:2013年3月5日地点: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论坛主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知与行”论坛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清华大学哲学院教授卢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严耕财政部才财科所副所长苏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洪波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与会者: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学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就在两会召开之际,在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各省市的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近百余人也是济济一堂,就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知与行”的思辨。所谓“知”,——用哲学的思辨、文化的心态,理性地思考未来中国生态环境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坐标;所谓“行”,——用政策的视角、资源的承载,现实地研判当今中国保护环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路径。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深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在专家论坛上,各位专家先从哲学和理论的视角,对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解读。清华大学哲学院卢凤教授首先用“文明的冲突”抛出了自己的话题。他说,现在大多数人盼望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能够相融,但今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却存在着纠结。“我们希望一边有越来越多的汽车、火车、飞机、公路、铁路、工厂和各种工业消费品,一边又想保住我们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和生物多样性;我们一方面在那里高喊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又在那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阻碍生态文明的建设”。卢风教授说,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有必要修正现代化目标,不能认为现代化就是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就是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无限改善。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物质财富的增长肯定是有极限的。虽然社会发展包涵着经济增长,但追求无止境的物质财富增长是和生态学规律一定是相冲突的。他就此提出“应当走一条非物质经济的发展道路”的思路,比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等等。卢风说,“激励非物质经济的发展,既可以提高人们文化水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也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当然,这既需要技术创新,更要有制度创新。要用制度激励人们去超越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幸福观和生活观,放弃对物质财富增长的无止境的追求,促进现代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发展”,他说。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严耕教授呼应了卢风教授的观点。他说,文明是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成果,今天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解决各种生态危机的途径。严教授指出,生态文明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发展得到大自然母亲的滋养,也要对大自然予以反哺。要把工业文明的“烟囱“转化为生态文明的“树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要让大自然因为人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具有多样性,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文明才可以发展。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女士则从人类文明史谈了她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她说,生态文明的诞生是一个人和自然发展关系变化额必然结果。人类经过了农耕时代、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这就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也都来了,这是工业革命的负产物。因此,钱易院士提出了“环境伦理观”。她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早就提出,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应当是环境伦理学。钱院士将“环境伦理学”概括为三条:一是提倡人一定要尊重和善待自然;二是人们要爱护自己,更要爱护全人类;三是发展既要着眼当前,更要思虑未来。她说,环境伦理学其实是与我国古代的伦理学、天人合一论相互结合的。钱院士说,“自然规律是一个协调规律,在工业革命时代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不行的”。钱女士还大力赞扬西部一些省市“宁可GDP的增长速度要慢一点,也要保护好生态”的做法,对那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许多形象工程、标志工程则予以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洪波提出,公正,高效、和谐、人文发展应当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人要理性的,要公正的对待自然。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上要抛弃过去低效、粗放,掠夺资源的生产方式,以生态理性为前提,以高效低耗循环科技为手段,以高效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影响方式从事生产,以绿色节约健康的方式进行生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发展

书生****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