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络舆论培训体会.docx / 文档详情
网络舆论培训体会.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8.5千字
约15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网络舆论培训体会.docx

网络舆论培训体会.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舆论培训体会

第一篇:网络舆论培训体会网络舆论培训体会为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闻舆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我县在12月20日--22日对全县新闻舆论战线的新闻管理人员和通讯员进行专题培训,在这三天的实际授课中王鹏飞教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应对和舆论引导》和胡曾胜教授的《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影响深刻,尤其是作为基层干部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候如果处理的不及时,不得当,后果不敢设想,在授课中发现,很多群体事件都是由于小事件处理的不及时造成的;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事件的公开透明度都很高,更要注意好自身形象,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本着和媒体真诚合作关系,利用好媒体处理好各类事件。通过这三天在党校的培训学习,自己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今天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各阶层实现网上平等对话,而且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来源,所以更多的是关注媒体、利用媒体。网络评论工作是引导公众导向的舆论工具,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重要。网络评论工作就是要及时发现负面信息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消除网络谣言,促进政府与民众沟通,对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主要有五方面体会:一、网评文章应及时主动网评工作往往涉及党和政府作为不作为的讨论,作为一员网络宣传员应及时发现,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发表评论。对于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要以最后快的速度评说跟贴,把握主动权。对于一些政治敏锐感,除了评论外,还要及时上报上级,并密切关注舆论的趋势和变化。二、网评文章要实事求是互联网上有各类信息,真假难辨。对于网络评论工作人员来说,我们在评论过程中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网评,心事实为依据,这样既能规范自己,也能规范其他网民。三、网评文章应有平民和个人属性在互联网上,受关注的讨论,往往带有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里面。只讲党的政策方针,没有具体的结合群众事实,干枯入味,长篇大论会让群众日久生厌。所以网评工作者在网评时要贴近生活,更多的联系群众生活动发表意见,进行引导。四、网评文章要接受人在舆论监督网络的舆论场的热度,更容易在一些司法案件、官场现象上引发热议,而这些话题是最难管理和引导的,在某种程度上,各种猜测和分析会上升到攻击党和政府体制上来。这种情况下,网评要以事实为依据,接受群众监督,在出现不对时在敢于更正,及时更正。五、网评文章要受网民的认同互联网是一个互动的平台,网民可以自己发表自己的言论,网评人员要及时的回复网民的留言,与网民互动,让他们感到受尊重,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样也可以更好的思考评论工作的本质和意义。第二篇: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几点体会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几点体会2011-08-2520:54:32来源:光明日报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大量的事实说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进而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舆论引导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带来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局限,新闻监管对象空前膨胀。传统舆论的传播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和组织实施,其他人员难以进行。所以,从监管角度看,只要管住了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就可以对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而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我国目前有3亿网民、6亿手机用户,博客作者达1.62亿,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大大增加了舆论监管的难度。互联网作为信息载体所具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着政府组织的运行,影响着执政思维与执政方式,是我们思想文化和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新阵地。党和政府对网络舆情非常关注。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前往人民网,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今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这一切都将促使广大群众更多地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对网络媒体、网络舆情存在着误读和不适应现象在网络文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对网络媒体、网络舆情的误读和不适应现象,主要表现在:片面理解网络,缺乏相应工作机制。毋庸讳言,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或不屑于通过网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网络存在偏见,不愿意接受来自“虚拟世界”的声音,认为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网络民意也是虚的,不用理会,消极对待,对网络舆情置若罔闻,反应缓慢,没有对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引导、应对、应用的工作机制。被网络舆论牵制,丧失舆论主动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网络舆论培训体会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