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道德文明总结 第一篇:网络道德文明总结网络道德文明总结:由我们所做的调查分析,发现现在的许多大学生都对网络道德文明不是很在乎,也不是很重视。其一是对网络的应用不够充分,还只限于基础的一些搜查资料。其次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一些误区,只当它是发表不满现实的平台。最后是大学生对网络上不可避免的一些不文明信息的抵抗力较弱,仍然会好奇去看看,易走入歧途。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科技动态;点评天下大事,关注祖国命运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上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版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网络犯罪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高校采取关注网络、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和制定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等系列措施加以控制和打击,确保高校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信息安全的传输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捷,首先,要树立网络道德意识。也即认识到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仅体现着自身的利益和需要,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立身处世的根本。其次,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网络社会中,目的和手段应当都是正当的。第三,要处理好大节与小节的关系。小节与大节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彼此间不仅没有绝对界限,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大学生应记住并实施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理论研究,克服过分崇尚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倾向。将注意的焦点从纯粹的网络技术转向学生自身,从“技术地解决”转向“伦理地关注”和“伦理的解释”,力求在开发和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明确地把“以学生为目的”的伦理精神注入其中,使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术因素大于人的因素”的伦理困境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根据网络社会大学生网络行为展开的道德需求,高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礼仪新风的同时,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即通过利益调控机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强制措施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必须将网络和大学生看作是不断完善的社会存在物。强调大学生作为人的“类”意识,强调任何局部网络的利益和发展机会不应以损害其他局部为代价,才能使得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分配、使用格局逐渐趋于协调、稳定。才会让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文明建设更加全面。第二篇:网络文明道德调查网络文明道德调查当今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学习、工作、休闲、通信等提供了最高效最便捷的条件,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的利用网络,有的沉溺于聊天游戏,有的甚至在网上发布、传播、浏览各种虚假黄色反动的内容。为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文明上网,创造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我们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建设网络文明工程的重任。我们在学生中发放了《网络道德调查问卷》共957份,回收902份,回收率92.9%。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62.9%,女生占35.7%。其中大一学生占26.8%,大二占25.7%,大三占23.3%,大四占18.7%,研究生占3.9%。调查表明,电脑、网络已经日趋在我校普及,并对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作息习惯、学习方式、朋友交往、课外生活等方面。然而,同学们在接触网络、了解网络、熟悉网络的过程中大都接触过不文明的现象,如漫骂、恐吓、欺诈等,也受过不文明(如色情、暴力、反动)网站信息的干扰。同学们都认识到网络具有双面效应,而且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在同学们中间已经有很大体现。大多数同学上网是为了聊天或大多数时间用来聊天,有些同学已经迷恋于网络或开始不能摆脱网络。大多数人对网络整体现状表示不太满意,对于网络道德状况表示担忧,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绝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诚实守信、文明用语、遵守法纪等社会公德,而这些优良品质也应该反映在网络中。一、电脑、网络已经普及,并日趋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有39.7%的同学宿舍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21.6%的同学每周上网3~4次。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

论文****可爱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