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 / 文档详情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5.6万字
约101页
0
7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篇: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新一次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目前,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UGC是“usergenerated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友将自己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在新的应用功能的推动下,网民日益成为网络内容的重要生产力量。网民生产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网站生产的内容产生冲击。有些媒体还有专门负责拍摄UGC内容的团队。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是不言自明的。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的特征性突出表现为复合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与网状化。(一)传播的复合性1、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2、传播手段的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趋势,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网络平台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指在有关某一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中,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3、传播功能的多重性。由于网络的多重传播属性,他们所承担的传播功能也是复杂的。从个人层面看看: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形象塑造,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台。从群体层面看:群体的维系、发展、群体文化的形成与维系。从组织层面看:组织的工作平台、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维系、组织外的信息传播与公关。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监测、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等4、“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性(二)传播的连通性1、网络结构的连通性(技术层面)网络的技术结构本身具有连通性的特点,理论上说网络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通都是可能的。技术结构上的连通性促进了网络信息在网络中的自由流动与相互渗透,也对信息传播控制提出了很大挑战,削弱了网络媒介进行宏观控制的能力。2、网络信息的连通性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连通。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信息在技术上连通的可能性,给人们拓展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一定基础。3、传播者与受众的连通性网络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沟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反馈交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协作。(如内容的生产,UGC)4、受众之间的连通性超越时空进行交流;信息流与意见流四通八达造成控制困难;使弱小的个人意见集中成一种强大的声音,但集体的声音并不等同于民意,并非总是理性的,并非总是带来积极的效果。(三)传播的开放性1、传播格局的开放性传媒机构在传统媒体时代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传播的参与者可以是任何有条件利用网络的人。这种开放性使网络传播格局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2、传播过程的开放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可以全天候的处于信息发布的状态,做到及时发布、全程跟踪、滚动报道,不受版面篇幅和播出时间段的限制。(四)传播的多级性网络传播通常是大众传播渠道、群体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三者的组合,这中间经过的环节数量还可以无限增加,也就是说,传播技术可以无限增加。传统媒体的多级传播中,一级之后的传播通常是在媒体之外完成的,而网络中的多级传播可以全部利用网络这个媒介实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以多级方式流动。信息进入多级流动状态,有着一定的动因,如信息本身与受众兴趣的吻合度及信息方不的方式等。(五)网状化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还有一个特点:传播路径网状化。信息不是沿着一条线性路径传播的,而是在进行着网状扩散。从理论上看,每一条信息在数字平台上都可能借助这种网络从一个点扩散到一个面。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人际传播特点:(1)传播渠道——以网络这一大众传媒为中介。(2)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文字交流为主。(3)传播情境——虚拟性。(4)传播主体——可匿名性、多面性。(5)传播范围——广泛性、偶然性(6)传播辐射作用——基于人际交流的社会网络网络群体传播特点:(1)传播范围——跨地域性。(2)传播渠道——多样性。(3)传播者——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4)传播情境——虚拟化环境中实在的结构关系。(5)传播动力——群体认同与群体承诺。网络组织传播特点:(1)组织在宣传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掌握主动权。(2)组织在网络中宣传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站的影响力。网络大众传播
查看更多
一只****懿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文档大小:7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