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美术鉴赏 - 副本.docx / 文档详情
美术鉴赏 - 副本.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2万字
约21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术鉴赏 - 副本.docx

美术鉴赏-副本.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术鉴赏-副本

第一篇:美术鉴赏-副本吴派画家沈周、文征明及唐寅本学期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没想到要交一篇美术作品鉴赏的论文,但是以我现在我水平,鉴赏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恰巧前几天看了一部唐伯虎的电影,因此,我的这篇论文是介绍唐伯虎所属的明代吴派名画家。苏州地区在明代初年,继元代诸画家之后,产生了更多的山水画家,他们大多在技法上和风格上追随着元代的名画家。只有少数画家是追随马远、夏珪的作风的,如画《华山图》的王履和职业画师周臣。吴派的名称这时也还未成立,甚至沈周、文征明、唐寅等倾动天下的名画家出现以后,他们也不完全合乎后来所望“吴派”的标准。他们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风的同时,艺术上也深受马远、夏珪的水墨山水和赵伯驹、刘松年的青绿山水的影响。他们的长处并不拘于“南宗”绘画的范围。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文征明,原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人。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人。都是士大夫的身份,能诗善画,这是和浙派之为职业的画家很大的不同。他们本来有得取功名爵禄的条件。但却一生闲居,从事“诗画酒娱”的生活。文征明曾一度入京作官,最后得了不愉快的结果回来。唐寅中了解元,也没有得到腾达的机会。他们都是对于厕身明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的勾心斗角的腐朽生活中深深感到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怀着退避的心情,安于自己恬淡闲静的生活他们的善良的懦弱的生活感情,有别于同一时期另一些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并且在对比之下应该认为是高尚的;他们的山水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观点,而都是为那一时代的历史条件所制约。他们的山水画和短诗,虽取材狭窄,但都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真实的感受。沈、文、唐及其他成化嘉靖年间的“吴派”画家,人数已经很多。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主要的有二:一是在出身上大多为士大夫,一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效果,所谓“气韵神采”,并追求着一种被认为风流蕴藉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以“吴派”为代表的文人画把艺术风格的表现当作绘画艺术的重要的目的,而相应地对于艺术反映生活的职能有一定程度的轻视。他们在用墨的干湿浓淡,运笔的轻重缓急等技术上获得很多经验。他们艺术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这首先表现在题材的狭窄。除了少量的花卉以外,一般地都是一些习见的山和树,取景角度和在绝大多数的作品中是互相重复、类似的。其次也表现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感情的贫乏,一贯地是重复前代山水画家和诗人已经发现的诗意和情调。这些感受虽可能是他们自己真正有的,然而不是完全新鲜的。他们的艺术思维的局限性也表现在艺术手段和方法的单调。景物的选取和构图技巧一直陷在传统范围中。但是,沈、文、唐等人的一些长处也有被他们以后的吴派画家所加以发扬的。例如为争取表达富有诗意的主题所作的努力和水墨花鸟画的创造。沈、文、唐诸人的作品中都有意地阐明一定的主题,如下列一些常见的作品;文征明的《江南春图》,唐寅的《风木图》,周臣的《北溟图》都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在这一方面尽了更大的努力的,例如文征明的侄子文伯仁和明末的一位画家李士达,都因为加强了笔墨的造型能力和善于运用传统的构图技巧而有新的成就,他们的成绩显著地代表着吴派山水画中现实的倾向。文伯仁的《四万图》为万壑松风、万竿烟雨、万顷晴波、万山风雪等四种情景,创造了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其他画家有些结构紧凑的小幅也有动人的效果。当然,吴派画家远不止沈、文、唐,中国的美术史更是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去努力求索。第二篇:美术鉴赏美是一种体验系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蔡晓亚学号:105010640030上课时间:周日7-8节什么是美?如果说要给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我觉得是很难表达出它的神韵和内涵的。美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最美好的东西,她是柔软的,她是无法言状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们就会体会到很多很多的美——大自然的美、人性的美、艺术的美、心灵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就像卡西尔说的“美的品格和本性根本不需要任何复杂而难以捉摸的形而上学理论来解释,美就是人类经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思想上的回归。我是觉得,欣赏美和判断什么是美是一个人的本能,就像我觉得人本能是好奇的,喜欢未知的是一样的。我很想了解其他人是怎样看待美,分析美,特别是那些先哲们是怎样讨论美的,比如论语上关于美的经验的那句话,说一个人要先学诗,再学礼,可理解为先用最单纯的方式领会美,再知道规则,结合西方对美学的看法,我觉得很精妙。柏拉图的理念论我以前有些了解,只是没有看过他对美的看法著作中的原话,他说美的背后有美的理念,我很早就赞同这种方式;当然他的理念论本身就是一个创举,在罗素看来,至少一点是现在都在用的,就是一个事物和其形式是不同的。爱与美的关系,很多人都想过吧,因为美才爱,还是因为爱才美,我觉得对于亲历的具体事物这要是想清楚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美术鉴赏 - 副本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