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试答案 第一篇:考试答案凸显观点教育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谢绍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是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根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凸显观点、关注过程,这是编写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则。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准则,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一,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抓住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目标,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坚持寓德于教。问题是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凸显新课程的“观点教育”的要求,有些地方本来是一个明显的教育点,老师却忽略了。例如《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在讲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之后,第三目就讲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设有一个活动,探究: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与和平意识。但有些老师硬把这一活动给省略了。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抓住重点,提取本质,联系时事和生活,详略得当。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课程,它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每本教科书都有相应学科的知识背景,但新教材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来整合书本内容的。一改旧教材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那种思路,变成由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它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主题提供必要的但非系统的知识。新教材有哲学知识但不是讲哲学,有历史知识但不是讲历史,有文学知识但不是讲文学,有艺术知识但不是讲艺术。教材中的相关学科知识由于它是它所支撑的基本观点所必须的,我们才选取它。所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时要注意避免迷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遴选什么知识点作为讲点,要把握其意义和价值。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们很多老师习惯了旧教材的内容及体系,很多在新教材舍去了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成了他们必补的内容。例如,《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是要确立两个观点:(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在讲第二个观点时,新教材讲述了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老师把“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这些内容都补上来了。可要知道,偏于知识的理论性,会导致思想政治观点的概念化、空泛化的。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误导了我们的学生!第三,在教学形式方面,力求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做到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新教材给了师生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内容活动化的设计。这种设计,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既注重操作能力,更注重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它既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又是该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既考察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能力,又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真实的事例密切地相连,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任务”与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这必然使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和谐的交流、合作以及有自豪和成就感之中;也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了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凸显了政治课的生动、鲜活、有趣、实用和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问题是我们一些老师根本不考虑它的功能定位,不考虑它的设计初衷,看到高考题目会涉及它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就直接给学生讲解它的原理,以及所设问题的答案。另一种情形就是,我们有些老师只追求花俏,不注重实际要求,整堂课都是活动,从小品到讨论,再到辩论、游戏、模拟听证会,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是某些“公开课”、“示范课”常见的情形。我们听过一节课,是《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2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先是小品,再到讨论,再到辩论、游

论文****轩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