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共五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7.1千字
约13页
0
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共五篇).docx

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共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共五篇)

第一篇: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摘要】语文课改走过十年,反观形形色色的观摩课层出不穷,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时常会走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语文课堂成了色彩的拼盘,文化的展示,信息的“大杂烩”;不少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科学课,信息课等等;课堂上老师声嘶力竭,学生兴趣索然,课堂热闹非凡,一到动笔写作就江郎才尽。这真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到底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语文老师该做的是什么?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关键词】语用语言表达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01-01语文课改走过十年,反观形形色色的观摩课层出不穷,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时常会走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语文课堂成了色彩的拼盘,文化的展示,信息的“大杂烩”,不少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科学课,信息课等等;课堂上老师声嘶力竭,学生兴趣索然,课堂热闹非凡,一到动笔写作就江郎才尽。这真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到底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语文老师该做的是什么?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本着这样的思考,我们翻阅资料,观摩名师课堂,进行不断的教学尝试,试图能从中受到启发。在广大语文教师深感彷徨、迷惘的时候,201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一盏明灯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整个修订版课标,一共13处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或“运用语文”或“语文运用”,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是第一次。这更让广大教师明确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致力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这是毋庸置疑的。观察我国现行小语教材,你会发现“文选型”教材一统天下,所选文章往往以人文思想或文本内容为单元主题,因而存在着语言训练目标不明,篇与篇之间联系不紧的“硬伤”,选文的人文性、思想性造成了人们对文章作用和功能认识的宽泛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实效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文选型”教材形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瓶颈”。怎样能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解读文本,尽量挖掘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这就要求教师增强“语用”意识,扎扎实实教语文,体现语文教学本色。一、把握典范性的语言表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见,充分利用好教材是多么的重要。如何使学生切实从精彩的“文本”中受益?1.学习精巧的句式表达。例如教学《秋天的雨》,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看,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仔细品味这句话,不难发现它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1)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作者秋雨、银杏树当做活泼好动的孩子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和行为,读来亲切活泼,为文章抹上了亮丽的色彩。(2)恰当的比喻。作者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一把把小扇子,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扇啊扇啊,有趣而富有诗意。(3)叠词的运用。“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扇子”给人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ABB式词语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表达出事物的形象之美,而且让句子更有韵味,更具美感。教学本句,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如:“你闻,它把淡香给了腊梅花,淡淡的幽香像一阵阵春风,吹啊吹啊,吹走了冬日的严寒”。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是作为母语的经典范文入选的,因此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都应该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很好的典范。2.学习特别的描述方法。语文课本上的选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有很多方法值得学习。3.学习典型的构段方式。小学阶段而言,学生最常见,也必须掌握的构段方式主要有: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并列式等。4.学习巧妙的谋篇布局。教材中选取了多种小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如:总分总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首尾呼应等等。任何一篇文章,在进入教材之后,就不仅仅只是一篇文章,而是给学生提供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当课文只作为一个“范例”存在的时候,中高段的语文教学应不再为阅读而阅读,应更多地指向语言的表达。二、基于文本的读写结合训练1.给课文补白。课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进行很详尽的描写,这更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寻找合适的读写训练的切入点。巧妙而合理的设计会使学生入情入境,在阅读中深刻地体验到某种情感,引发思考,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表达的冲动,即“情动而辞发”。2.用好课后的小练笔。课后的小练笔尽量安排在课内完成,能更及时地反馈指导,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聆听语文课堂的拔节之声(共五篇)

文档大小: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