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胡锦涛当年所在“清华5字班”红色青春 第一篇:胡锦涛当年所在“清华5字班”红色青春胡锦涛当年所在“清华5字班”的红色青春时任校长蒋南翔称不仅培养“红色工程师”还要培养将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百年清华深度纪念(1)治国之才今日位于北京的史家胡同,早已辨不出当年风貌。100年前,改写中国发展进程的一代天之骄子抱着雪耻之心,从这里走出国门。从100年前的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从清华学校到国立清华大学——继1998年庆祝过百年华诞的北京大学之后,中国另一所最引人瞩目的高校,翻过了自己的一个世纪。在属于自己的100年里,清华大学创造着独一无二的辉煌,一共为社会输送了17万余名人才,既有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更有治国栋梁——包括现任国家主席在内的数百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一大批走出清华园带动中国创业启蒙的新生代。从晚清、民国、抗战再到新中国,清华从史家胡同到清华园到西南再回北京。清华的100年不仅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还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其间无论辉煌还是波折,都是国家命运和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投射。从今日起,本版将连续三期刊发《清华百年深度纪念》专题报道,分别从治国之才、学术大师和兴业之士讲述清华百年之变,更讲述其与国家命运之系。文/本报特派记者王丹阳、邱瑞贤图/杜江摄(署名除外)他们是清华大学1965年毕业的六年制本科生,在校时简称5字班。1959年夏,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2079人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他们是受历史眷顾的一届清华毕业生,被称为“最成功的一届”。在校时,他们前未赶上“反右”、“大跃进”冲击,后未遭遇“文化大革命”,在本科教育中逐渐成长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他们中走出过2位中央政治局常委、3位正部长和三位中科院院士、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字班”有着什么样的清华回忆,6年的红色青春年华怎样度过?“水五是一个年级代号,一百四十几个充满青春浩气的姑娘小伙,来自城镇来自农村,翻读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的陈士贵,写下如此诗句纪念求学岁月。梅州少年与“水五”“当时打着雷,在我旁边的女生,紧张得在考场里就哭了。”初春下午,清华大礼堂左侧的新水利馆,窗外百年校庆的施工仍在忙碌进行。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高考,清华大学水利系退休教授谢森传印象深刻。当年,这个靠在农村的父亲劳动供给每月28斤大米作口粮的客家少年,经高考走进清华园,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清华“水五”班一员。水五是什么?水五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59年入学,1965年毕业的一个年级,按清华惯例,以毕业年份的数字冠于系名为代号,简称就叫“水五”。资料显示,水五录取入学人数为142人,其中广东省考入“水五”有10人。谢森传在广东同学中学号排在最前,也是老家梅州平原当年唯一考入清华的学子。当时20岁的谢森传在同学中已算是年龄大的,最年轻的“水五”同学胡锦涛才17岁。与后来成为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三峡工程总工程师的张超然被调剂到水利工程系不同,胡锦涛的第一志愿就是水利工程系。在老家经历了“大跃进”的谢森传,进入清华的第一感觉是能吃饱。“在饭堂,主食可以随便吃,有面条,还有米和面”。清瘦的他开玩笑说,入校那年是一生中唯一胖过的时候。“水五”的陈士贵回忆,“开学后,学校和系组织了新生参观首都十大建筑、参加国庆十周年大庆游行和烟花篝火狂欢晚会和建校劳动„„”来自江苏的顾烈烽回忆,“刚入母校那天,我真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感受。”对于在那个特定年代的5字班同学来说,清华园里有着无尽的“知识营养”。六年本科红色教育在新生入学大会上,谢森传第一次见到了时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也听到了“红色工程师”、“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这些名词。像许多“5字班”同学一样,谢森传将校长对新生的这些期望,在心中记了一辈子。1952年底,蒋南翔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此后他主持清华14年,成为新中国时期影响清华最深的一任校长。蒋南翔早年曾是“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告全国民众书》中喊出了华北学生的共同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而他到清华工作时,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已经结束,清华从一所综合性大学被调整为只有“土水建、机动电”等基础工业学科的工科大学。以清华的文、理、法三学院为例,除留下20多人外,全部调整到北京大学等单位。为此,蒋南翔从1955年开始,在清华先后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和工程力学等新兴学科和专业。也正是在那一年,清华大学开始进行以学习苏联教育为主的改革,将本科由4年改为5年,后来1964、1965、1966三届毕业生又改为6年本科教学。由于在校期间,1965届学生前未赶上“反右”、“大跃进”冲击,后未遭遇“文化大革命”,

Th****8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