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然之道前置作业 第一篇:自然之道前置作业《自然之道》前置作业组名:姓名:使用日期:一、自主预习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3遍,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注音、组词并抄定5遍。2、利用工具书理解“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踌躇”等词语,并在书上做好笔记。3、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在旁边写上读后体会。二、合作、交流、讨论1、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自然之道2、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片段找出来与大家分享?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自然之道》课堂作业一、比一比,再组词。滩()嘲()愚()蠢()难()朝()遇()春()反()区()冒()切()返()鸥()帽()彻()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安全——冷淡——错误——三、用下列词语写句子。一边„„一边似乎四、学了这一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成语,你能写几个吗?争先恐后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我们干了一件遇不可及的蠢事”是指2、发生了什么事让大家极为震惊?注:统一做到作业本上第二篇:自然之道2018年上学期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周星期()自然之道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丰富见闻,寻找发现身边的自然规律。4、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动物世界》这个节目你们喜欢看吗?在动物界乃至自然世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给了人们不少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动物世界的课文。(板书:自然之道)二、自学质疑,熟悉生字新词1布置自学要求。(1)读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出示生字卡片)(2)读生词,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4)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圈上记号。2检查自学情况。(1)找出容易读错的字,强化练习。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2)读读生字,找出哪些字形容易写错,重点指导。啄:部首是口,右边的第六画是“丶”,这一点不能弄丢了。蠢:上部是“春”字,一撇一捺要写长些,盖住下面的两个虫字。愚:部首是“心”,上部的第七画“丨”要通下来。滩:部首是“氵”,右部的“难”有四横,不要少写一横。(3)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中查一查词义。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情况而进行活动。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若无其事:好像没那回事一样。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2018年上学期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周星期()震惊:大吃一惊。愚不可及:愚蠢到了极点。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明媚:(景物)鲜明可爱。响彻云霄:声音响亮得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嘹亮高亢。三、品读课文,感悟“蠢事”1教师:在第三自然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指名读)2现在设想一下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到底做了哪些愚不可及的蠢事呢?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小组合作:先读课文,再进行交流。交流预设:(1)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表演动作,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含义,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采访向导当时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为什么向导又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扔向大海呢?指导朗读出同伴焦急和向导平淡的感情。(3)“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学生齐读,谈感受。假如你是幼龟,你会想些什么?过渡: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四、知晓后果,悟“道”1通过朗读,请同学们描绘一番所看到的图片。2学生朗读课文六、七、八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幅画面用文字书写出来的?3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假如你是这些食肉鸟,你会想些什么?4我和同伴还有向导看到了眼前的一幕,有什么感想?心情如何?我们怎样做?(心情很愧疚,后悔,我们来回地奔跑救幼龟来弥补过错。)5学生齐读第七、八自然段。教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方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破坏了。这两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五、重回课文,仔细品读,发挥想象教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想象向导的心情,完成下列句子。填空:向导难过极了,他想:,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指导朗读,读出无限的悲叹。)六、回归本体,感悟文意1同学们,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样一

玉环****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