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然观:敬畏自然 第一篇:自然观: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摘要: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2008年5月12日,里氏8.0级的大地震突然造访四川,一瞬间,数以万计的人们被埋进了废墟。在全世界紧急救援的过程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可能要数“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了。而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时,铺天盖地的救灾口号却是“人定胜天”。这~救灾口号的改变,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面对可知亦不可知的大自然,中国人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信奉“人定胜天”到主张“敬畏自然”。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大致是循着“畏惧自然一崇拜自然一藐视自然一尊重自然”这样一个过程演进的。虽然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一定准确,但也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大自然持敬畏态度的。当然,在不同的阶段,“敬畏”的含义可能不完全一致。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神秘不可知的大自然,人们主要是一种畏惧,而在今天,我们重提敬畏自然,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从畏惧、崇拜自然到藐视自然,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滋生出战胜自然的欲念。然而,尝够了“征服自然”的苦头之后,人类又很快发现,认识了自然并不等于就能战胜自然,“战胜自然”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是细微局部的,而敬重自然,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从藐视自然到尊重自然。在人类的参与下,大自然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当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被限制在一个较小或较低程度的范围之内,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开始,大自然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遭到人类的毁损。如今,人类已经不得不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大自然,不得不在一种日益恶化的环境中求生存。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智慧的人类,应该懂得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一、检视科学: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纵观近百年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实际上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响曲。用苟子的话来说,它既带来“用之以治则吉”的福祉,也带来“用之以乱则凶”的祸害。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看到控制论存在着“为善”和“作恶”这两种相反的社会作用,但却无法使“为善”的作用都能实现,而把“作恶”的方面予以消灭。为此,他觉得自己虽对这门科学做出了贡献,但却是站在一个至少是令人不安的道义的位置上。当爱因斯坦看到原子弹显示出的巨大毁灭力量时,也曾深感痛悔。⋯⋯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荒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得到了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王国”。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在很多情况下它又表现为干扰自然进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美和生态平衡,透支甚至耗尽自然资源。人们在享受科技发达所创造的便利、舒适时,也开始为科学发展所困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2O世纪30年代就看到了技术世界中存在的巨大危险,发出了“拯救地球”的紧急呼吁。在他看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地球和人的生存根基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人类生活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已达到极端,就像吸毒的人离不开毒品一样。科技作为现代人与自然交往的中介,特别是与工业化的密切联系,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化造成了森林锐减,水资源严重匮乏,能源危机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这些累积的问题成为一笔越来越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正是生态赤字最严重的地区。”_2即

论文****酱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