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5篇材料].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7万字
约30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5篇材料].docx

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5篇材料].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5篇材料]

第一篇: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新年好!新年伊始,我委托学习委员赵丽君同学转发给大家这封信,请各位同学一阅。古代汉语课程开设了一个学期,考试的结果大家不是很满意,我也不是很满意。这次抽取的试卷比前两届的试卷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考试成绩比前两届要差一些,而且前两届绝无出复习题的情况,我们班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拿到了复习题,但估计也有一部分吧。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我也在反思。其实应该说这个学期我在教学上的投入比前两届更多,因为我把教案都做成了课件,我是花了很大的气力的,而课件和我的讲述如何衔接我也很动了一些心思,而且比前两届在很多地方的讲述更深入一些,吸取的学术界前沿成果更多一些,从知识传授的准确性、教学内容的充实性、科学研究的前沿性、课堂讲述的生动性等方面我都在努力追求。我看到了同学们网上评课的打分和留言,感谢很多同学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无论是打分还是文字评价都很高,这是大家对我的鼓励。不过也有一位同学提出,要我下课后给大家辅导怎样记课堂笔记。还有一位同学以打分的形式警示我要注意教学效果(因为该同学在教学效果一栏只给了我50分),同样感谢这两位同学。今天我想以书信的形式就这两个问题给大家一个回答,当然反映出来的是两位同学的意见,不代表全部同学,但也可能这两位同学代表了一部分同学,而即使是只是两位同学,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同学的意见,我也不能漠视。因为我不知道是谁提的,没办法点对点的解释和回应,而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仍然非常紧张,我在课堂上曾经说过,古代汉语的每一堂课都非常充实,我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说些无关的东西浪费时间,古代汉语课从头到尾绝无虚言,而且我始终认为大家交了学费来听我的课,我的课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管用的,那些在课堂上谈天说地,言不及义的做法是对学生的极大不尊重(当然有的同学因为这类课听起来轻松而热捧,又另当别论),更何况古代汉语课考试是用的试卷库,试卷库出好了,教学内容也就定死了,没有半点伸缩性,因此下个学期我依然不能抽出时间来专门和大家讨论学习方法的问题,为了节约时间,为了下学期正常的教学,我采用了这种形式,请大家理解我的苦衷。好在所讲的内容也许对大家都有好处,希望不至于浪费大家的时间。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作笔记的问题。我在绪论课里已经讨论了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其中也提到了要认真做笔记。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记得有的教授曾经说过大家不要太重视做笔记,主要是理解。我不是说这位教授说得不对,也许这话对于学习其他的科目,尤其是对于文学来说是合适的,因为文学重在体悟,如果学文学的解读一篇作品只知道复述老师的意见,肯定是没有出息的,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来讲则是不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要想有自己的创新,必须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而所积累的知识又必须准确无误,在错误的知识基础上的创新的可靠性就值得质疑了。至于古代汉语如何做笔记呢?我也给大家讲过,我要求大家对于通论里所举的例句都要能准确理解,一般这些例句我都做过串讲和翻译,如果你哪个地方原来不理解,你就应该立马做好笔记。我也说过,文选是考试的重点,对于文选要非常熟悉,要熟悉到随便抽出一句你都能准确翻译,那么你在听课的时候对于那些你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以免遗忘。我也说过,学习古代汉语,对于本义的推求和掌握非常重要,凡是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分析过本义引申义的都必须做好笔记,这些都将是考点。有时候课件内容比较多,大家不能全记下来,只要记下要点就可以了。有些例句就不一定记下来,当然有些例句则有必要记下来。至于哪些必记,哪些不必记,那是应该自己判断的,老师不可能一一指点,那样老师就没办法上课了。不能说认真记笔记的人就是没出息的人,就是不会读书的人。如果碰到优秀老师的上课,含金量比较高的课,则最好能一字不落地记下来。章太炎的《国学讲义》是根据曹聚仁的听课记录整理出版的,因为人们把诸多听课笔记对比之后,觉得曹聚仁的听课笔记是做得最好的,最全的。章太炎的《授课笔记》是根据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的听课笔记整理出来的,恐怕没有人敢说曹聚仁(著名记者、学者、爱国人士)、朱希祖(著名史学家)、钱玄同(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周树人没出息,不会读书吧。黄侃五十岁就去世了,黄侃一生做学问严谨,他计划过了五十岁再写书,可是五十岁那年他去世了,所以黄侃生前没有出版过书,他的书都是他去世后人们根据他学生的听课笔记整理出版的。当然现在如果需要一字不落保存的话,我们不用做笔记了,我们可以用录音笔录下来,事后整理。但是以后我们工作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做笔记,如会议笔记,商贸洽谈会笔记,短期业务培训笔记等等,有时候是不方便用录音笔的,如商贸洽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致2011级中文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5篇材料]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