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docx / 文档详情
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2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docx

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

第一篇: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同学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能够信任我,给我写了一封表达你内心真实想法的信。请你放心的是,看你的信后我没有生气,也没有感觉不舒服,谢谢你的细心和关心。你的信其实代表了一部分同学的心声,这种声音你通过和我写信的方式传达,有些同学也在他们的文章里表达过,还有些同学甚至干脆用不交作业的行为来表示反对。这些不同的意见其实我在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在课堂上我曾经解释过,可能还不太具有说服力,那么我也愿意和你更加详细地做一番说明。首先,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不同在于,中学的学习是一种基础学习,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专业学习。专业学习的特点就是他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技能性。写作训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种重要的训练,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种重要的标志性的专业能力。所以,写作课有义务通过教学活动训练大家的专业技能。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练习来培养大家的专业意识,锻炼大家的专业能力,这是我最主要的出发点。所以,这就涉及到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兴趣之间的关系。就像你所说的,你“对写作不怎么感兴趣”,你说,“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头疼”。确实,写作活动是一种高智力的活动,是一种很累人的活,光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恐怕没几个会说有兴趣(不排除个别人有兴趣)。如果没有一定的要求,而按照大部分人所想的“能写多少是多少”,不知道一个学期能写几篇?当然,给大家自由也不是不可以,本来大学的学习就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学习。(其实我也完全可以不给大家布置这样的任务,这样会落得大家都轻松开心。可是你有没想过我为什么这样做?)虽然我很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可是我也很反对用这句话来作为逃避的借口。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你没有兴趣就可以不做,或者换句话说,有兴趣就应该去做。就像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就整天逃课玩游戏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而很多学生对考试不感兴趣是不是就可以不参加考试了呢?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有些难度的事情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或者避免,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情形。但是如果明知道对自己来说有点难度,而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战胜自己,难道不也是一种成功和进步吗?有两种情况可以不用被迫做作业:一是,你已经非常自觉,不需要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你也能做到多写多练。如果是这样,作业也就不足畏惧。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达到自觉学习的地步,因而需要外在的约束来制约大家的行为。我们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要求,这要求是要面对大部分学生的。另一种情况是,你已经达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就是说,你的写作能力已经不需要额外的学习和训练了。这种情况当然存在,如果具备了这个条件,那么你可以拿你的作品来证明你自己,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公开发表的(不包括网络,因为现在网络发表很容易,很多时候是个人行为)。如果是这样,也是我已经允许的范围了。当然,你也可以说你以后不从事和文字有关的工作,那是你自己将来的选择。但是,作为老师,我首先要把握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在保证对全体同学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在不违背我作为一个老师的职业原则的前提下,我也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时候,你的态度非常重要。我相信只要你认真的去做了,大部分同学能完成的,你也一定你完成。你觉得25篇作业的量有点大(部分同学也这么认为),这就涉及到写作“写什么”的问题。你说写作需要思路,而你“一点思路”都没有,怎么完成这些篇章的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一些写作的观念误区,认为写作一定要自己想写,或者是自己头脑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实际上我们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是很少的,那就需要打开我们的视野,多阅读,多观察身边的生活,对关注社会的变化,从关注自己转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思路”。比如我知道你们曾经排练过一个演出的节目,你们排练过程的辛苦和喜悦,你们演出时的兴奋与紧张、你们演出后的收获等,都是可以记录的一种生活。还有,你说到你佩服的一个人,说实话,我对他不是很熟悉,你肯定比我熟悉的多,你也可以写写他。(对于他,我好像也隐约知道他有一定的才华、有一定的胆量,但我认为越有才识的人应该越是谦逊的,而所谓的才华应该是在学和识的深厚的基础上一种自然的体现。何况,你还需要辨别什么是才华。)至于你说的写作需要“灵感”,我也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是很多人用来逃避写作劳动的借口。灵感是什么?比如有人人会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因为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脑袋上给了他灵感,可是如果换一个人,就是被苹果砸了一千次也不会砸出灵感的,因为这一次灵感的出现是基于牛顿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思考和研究的前提的。如果平时对这些物理问题没有任何的思索,灵感是一辈子也不会出现的。所以,如果说有“灵感”这样的东西存在的话,也是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致兴趣小组同学的一封信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