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节能技术心得(5篇) 第一篇:节能技术心得能源与节能技术心得姓名:刘云君班级: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学号:1009141142通过对《能源与节能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能源与节能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我获益匪浅。在过去近100年中,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占据着主要地位。而由于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能源影响环境的严重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极端气候增加,酸雨区增多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质量,严重危害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现在是、将来2、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从75%下降到6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煤用于发电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从目前的50%增加到70%以上。煤的开采和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70%―80%以上的SO2、NOx、汞、颗粒物、CO2等都是由于煤炭直接燃烧所引起的。由于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是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当然,煤炭对我国来说也是稀缺产品,但相对其他能源资源仍可“忍受”,若每年将煤炭产量的八分之一用于车用液体燃料(或甲醇,或二甲醚,或煤制油)的生产,从总的能源供应角度不会带来很大的不平衡。在煤的直接燃烧条件下很难解决温室气体的减排,因为从电厂的大容积流量的烟气中收集浓度在13%―14%左右的CO2将耗费很多附加的能量,使发电效率降低10个左右的百分点。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第2位,近年来还在不断的快速增长,如此下去在10年或略长一些的时间内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比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32%,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严峻的经济和环境形势使发展节能技术刻不容缓。由于国家的重视、支持和国民对环境质量要求的诉求提高,近年来中国的节能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已使国内许多行业从中受益,并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势头。总体来看,中国能源开发与节约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偏低。在如今的这个时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刻不容缓,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从其所能提供的能量,在总的能源平衡可以起相当份额作用的角度看,一般是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我国风能资源是相对比较丰富的,目前,国家正在着手详细的风力资源调查,这是我国风电发展的基础,但工作量较大。中国的风电发展还有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新疆、内蒙古地区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但这些地方经济相对不发达,用电负荷不紧张,其他化石能源价格低,供应充足,地区电网规模小,电价比较低。因而,这些地区的电网没有发展风电的驱动力,风电多了不仅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且由于当地电价低,电网对每度风电要补贴更多,会降低地区电网的效益。在这样情况下,中国风电应如何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是一种最现实、最有前途、最能够有份额的替代化石能消耗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我国在真空集热管的高吸收率涂层和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在应用方面也居世界首位,已有6000万m2的太阳能集热管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应用。目前的应用主要是用于生活热水供应,其实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很大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质是高度分散的资源,顺其自然,应该是分布式利用,应发展各种生物质就地加工、就地使用的新工艺、新方法。要总结多年来小规模气化、做液体燃料难以为继的经验教训。目前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新的力学原理(挤、切、捻),把秸秆和其他各种纤维质、木质素做成颗粒,不需要加热和粘接剂,制造颗粒的能耗尽量小。这种颗粒燃尽率高,使用方便、污染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把农村居民相当普遍使用的炊事、采暖用煤替换出来,用于高效低污染的大电厂。同时,节能技术也是当前的紧急任务。政府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节能产业倾斜,比如税收优惠或减免;其次在节能技术的研发上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再者,在节能技术的推广上要积极地去引导企业。在现有的能源基础上,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我国现在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地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一次性能源和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减轻我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压力。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发展,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发展高科技低能耗产业的同时要用新技术改造我国的高能耗工业,实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对能源和节能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与我们专业也有

兴朝****4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