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物化学讲稿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篇:药物化学讲稿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CentralNervousSystemDrugs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按治疗的疾病或药物作用分类。主要有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和中枢兴奋药。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活动分别起到抑制或兴奋的作用,用于治疗相关的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发展历史中,有三位科学家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分别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GöteborgUniversityRockefellerUniversityColumbiaUniversityGöteborg,SwedenNewYork,NY,USANewYork,NY,USA19231929-第一节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此类药物,在使用小剂量的时候,对中枢神经系统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和不安,患者仍能保持清醒的精神活动和自如的运动机制;使用中等剂量时则可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镇静催眠药的研究历史:1、很早发现乙醇,鸦片等有镇静、催眠作用。2、早年无机溴化物曾用作镇静药,但易产生毒副反应,而且溴离子在体内有积蓄作用。3、不久被水合氯醛(ChloralHydrate)所代替。4、其后又相继出现了三聚乙醛、索佛那(Sulfonal)及氨基甲酸乙酯等。5、1903年费希尔(Fischer)等确证了巴比妥类的药效后,相继合成了一系列巴比妥类药物。6、20世纪60年代以后,苯二氮卓药物问世,成瘾性小,安全范围大,逐渐替代了巴比妥类药物。7、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型结构的唑吡坦,在发达国家成了主要使用的镇静催眠药物。镇静催眠药按照结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其他类。一、巴比妥类(一)、巴比妥类药物的共性只有5,5双取代的巴比妥酸才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巴比妥酸存在着内酰胺-内酰亚胺和酮-烯醇互变异构现象。HOHNONHHOONOHNHHHOONOHNHHOHHONOHNHHOHbarbituricacidmonolactimdilactimtrilactimpKa7.1---8.111.7---12.7(二)、结构与药效1、药效的强弱快慢与解离常数pKa(药物以分子形式透过生物膜,以离子形式发生作用)。2、和油水分配系数有关(P16)。(1)、5位双取代基的总碳数以4~8为最好。(2)、在酰亚胺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可降低酸性增加酯溶性。(3)、将C-2上的氧原子以硫原子取代,则酯溶性增加,起效快。3、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1)、5位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时,不易被氧化而不易被消除,因此作用时间长,例如苯巴比妥。ONHONHOPhenobarbital(2)、5位取代基为为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时,氧化代谢迅速,所以镇静、催眠时间短,例如海索巴比妥。ONHONHOSecobarbital(三)、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该类药物可作用于GABA系统,后面的苯二氮卓类及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理均于GABA系统有关。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递质。现已发现GABA受体有三种亚型,分别是GABAA,GABAB和GABAC受体。人脑中主要是GABAA,该受体位于氯离子通道的周围,与氯离子通道相偶联。当GABA与GABAA受体结合时,可形成GABA—Cl通道大分子复合物,使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从突触后膜外内流,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抑制了神经元的放电,而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四)、典型药物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结构(P13)O3NH5ONH1O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1、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无臭,味苦;mp.155~158.5C,易溶于乙醚和乙醇,在氯仿中能溶解。2、不稳定性:ONHONaNONHOO+NaHCO3NH23、鉴别:(1)、与碳酸钠、硝酸银作用生成白色沉淀。(2)、与吡啶/硫酸铜作用,紫色络合物。4、异戊巴比妥合成OOOOEtONaBrOOOOCH3CH2BrEtONaOOOOONH2CONH2EtONaONHHClNONaOONHNHO二、苯并二氮卓类(一)、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发现研究历史20世纪50年代Stembach在合成苯并庚氧二嗪的时候,合成路线没有打通,仅得到了六元环的并合物奎唑啉N-氧化物,经药理活性测定,不具备有预想的安定作用。后来在清洗仪器的时候,发现还析出了一些白色结晶,Stembach检测了这些结晶的活性,意外的发现其具有很好的安定作用。经结构测定,确定是七元环的并合物,这就是氯氮卓。推测这种结构变化是奎唑啉N-氧化物在放置时经历了分子内亲核反应并扩环的过程,

美丽****k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