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茭陵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茭陵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茭陵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淮安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确保“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承接前一阶段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师生需求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总体目标依托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三、工作任务(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1.动态更新计算机。学校现有计算机配备已经达标,但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和更新,每年都会进行更新一部分计算机。2.完成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在每一个教室引入互动电子白板。3.对网络进行优化。为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及时的对学校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二)完善校园网络资源1.营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鼓励教师使用校园网络,各种学校新闻、通知、总结等均发布在校园网上。2.每个教研组每周都要定期的向校园网传他人的或者自己的优秀作品,鼓励老师网上学习,及时跟帖。每月对各教研组上传文章进行统计反馈,并计入年终教研组考核中。对老师的校园网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计入考核。3.校园网的栏目及时更新补充,以满足老师、家长、学生的需要。(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2.组织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按需求的教育专业培训,从常规入手,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四)强化课堂教学改革1.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提炼和推广。重点进行网络课程、学科软件、电子白板等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根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需要,引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2.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定期的组织校级的各种比赛,鼓励和扶持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每年举行的课件评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大赛。(五)提升教育科研能力1.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研究。打造精品课堂,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的召开课题阶段性总结会,鼓励教师加强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并推荐到环翠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期刊上。2.加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整理课例资料,以备课组为单位成立校级资源库,老师上课不仅可以借鉴使用,资源共享,还可以向区资源库推荐。(六)提升学生应用水平1.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结合网络课程的推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托宽学习的时空界限。2.加强学生网络平台的应用。每年暑假举行的网络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展示学生多层面的创新作品。3.依托综合实践这个平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成立3三个兴趣活动小组,给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让其特长得以发展。4.组织好年度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展示我校学生实践创新成果。四、实施步骤改革试点工作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完成,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深入学习相关文件,制定实施方案,配合淮安区对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确保基础设施的全面到位。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5年8月)。根据本方案的工作安排,从硬件建设、教师培训、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教育科研等各方面进行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应用水平。第三阶段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总结成果,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做好实验区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二)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

运升****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