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茶叶采制质量控制要求 第一篇:茶叶采制质量控制要求茶叶采制质量控制要求1.采青1.1时间:上午9:00——下午4:00前1.2尽量减小采露水茶青,不采雨水茶青。1.3茶青不准带鸡臂蕾,不扭伤,不压伤,不抓伤,不晒伤,严禁带手套或其它有损共茶青行为的方法或工具。1.4分级别按要求采摘,不得随意降低茶青采摘标准。1.5每茶篓茶青不超过3公斤,无特许超一罚一。1.6收青茶筐每担不超过35公斤。1.7茶青从茶山运输到茶厂不得超过60分钟。1.8一次性采摘干净,上午摘,下午捡,采一片,捡一片,确保下季茶青生长有季节性和均匀性,避免多次重复采摘,影响下季茶的季节,防止成四季不分。2.晒青2.1品种、产地、等级分开,上午、下午,隔夜茶青分开,干茶菜,湿茶菜分开,老嫩分开。2.2均匀,厚薄适中,晒青到位。不晒伤,不轻晒,不死晒,掌握茶青适度晒青,恰到好处。2.3一心两叶茶青摇青次数应不少于4次,一般茶青摇青次数不少于3次,且每摇笼不得多于40公斤茶青,转速第一次不得超过20转/分,第二次不超过30转/分,第三、四次视茶青制作时间而定。2.4摇青后,应注意叶温,注意茶叶发酵情况,春茶宜用堆放或篓装保温发酵。待茶青达到所需发酵香度方可下锅刹青。2.5干湿适中均匀,易成形。3.刹青(炒青)3.1检查炒青机皮带,加油,清扫锅内外杂物,清洁场地。3.2备足燃料,确保锅温稳定,一般保持在180℃—220℃之间。3.3锅温不够,茶青发酵时间不够不能下锅,避免锅温过高。3.4准备好下锅茶青,出锅茶笠工具。避免茶青生熟相混。3.5掌握温度,掌握时间,勤检查,确保茶青炒熟而不炒焦,干湿适中,避免焦尾。3.6密切配合,看青,烘干工序,控制速度,确保炒得及时,又不失时,又不造成烘干压力,积压。3.7控制茶青量,每锅投青量不得超过30公斤,小炒锅不超过15公斤。若茶青不合量,则分为二锅进行。不能多,只能少。4.揉捻4.1加油,检查皮带,清除杂物。4.2控制刹青速度,控制每机茶青量10-15kh,原则一炒分二揉。4.3控制揉捻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不得超过15分钟。4.4控制压力每次揉捻应逐渐加压,避免一次性压死。实行二松二紧的揉捻方法。确保揉捻成形,又不产生过量茶碎。5.初烘(水焙)5.1备足燃料,加油,检查皮带,清扫场地。5.2控制刹青,揉捻速度,确保烘焙质量。5.3控制温度初烘不低于120℃,不超过150℃。5.4控制茶团,控制焦尾,控制茶碎。5.5干湿适中均匀,易成形。6.速包、团袋、打散、复炒成形6.1检查各种机械油、皮带、电路,清扫场地,准备足够布巾、布袋。6.2控制初烘速度,控制初烘干湿度。6.3控制各袋均匀度,要求台称过磅定标,不少于6公斤,不超过10公斤。6.4速包程度匀称、硬度控制。6.5球茶压力控制、适中、确保成型。6.6时间控制,不少于6分钟,不超过15分钟。6.7复炒不宜过干,避免茶碎。7.烘干7.1备足燃料,检查电、皮带等,清理杂物,确保场地卫生。7.2控制全过程速度,配合看青速度。7.3控制温度,不低于80℃,不超过120℃。7.4控制茶团,控制茶末。7.5控制水份确保水份低于2%以下。7.6烤干而不产生焦味,不烤死叶底。8.包装、运输8.1控制重量,每袋重不得超过25公斤,规格标准,每袋25公斤。8.2严禁压踩,采取抖动装袋法。8.3不超过高堆放,最理想排放。8.4减少二次运输,减少茶碎。8.5严禁混载,茶叶上不压其它东西,慢上车,轻下车,尽量减少茶碎。9.茶叶等级分类按企业标准(Q/DBXY01-1999)表1的要求执行。10.净含量偏差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表2的要求执行。1.听从指挥,不从者,停工或扣工资。2.按地段,按顺序排列采摘,大行二人或4人,小行一行一人,或头尾对采。3.死菜,烂叶多者,停工检查,扣工资,调整后再开工。4.每篓限重3公斤,超一罚一。5.每篓5只鸡臂蕾,或老枝者不计当次斤数。6.无按标准,无按要求采摘的视情节轻重,由带队人员作出处罚。第二篇:茶叶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茶叶进口国绿色壁垒的日益森严,近几年茶叶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单纯的追求产量到质量到今天的安全质量生产的转变,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广大茶叶生产者必须把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作为今后茶叶生产的重要问题来抓。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应重点抓好优势基地建设、茶园管理控制、茶厂优化改造、茶叶清洁化加工、茶叶质量可追溯、两端质量检测等关键控制技术。1、优势基地建设技术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以环保为前提,合理选择基地。选择远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地理地势有利茶叶生产的基地。在基地发展新茶园时应注意早、中、晚良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优化茶类结构和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茶

是翠****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