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营养午餐教案(精选5篇) 第一篇:营养午餐教案《营养午餐》的教学设计(二)建设路小学曹靖2011.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每生一个)、课前查找热量、脂肪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科学合理的饮食对健康有很大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营养午餐”。(板书:营养午餐)二、了解午餐标准,判断三种午餐营养是否达标,并调整。1、师:老师这准备了三种午餐,(出示课件:A、B、C三种午餐)2、师问:看看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ABC炸鸡排猪肉粉条辣子鸡丁鸡蛋西红柿家常豆腐土豆炖牛肉香菇油菜香菜冬瓜韭菜豆芽3、师:看来同学们选的都是自己爱吃的午餐,午餐不仅要爱吃还得有营养,什么样的午餐才称得上营养午餐呢?现在咱们一起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4、师问:专家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生思考点头或摇头,谁给大家说说:热量和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谁给大家解释解释: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是什么意思啊?当学生说是10岁儿童所需热量时,师:你们10岁左右的儿童需要的热量比我们大人多,因为儿童正在长身体。)师:不低于2926千焦就是不少于2926千焦,3000千焦可以吗?2926呢?2900呢?(板书:大于或等于)不超过50克就是不能高于50克,60克可以吗?50克呢?45克呢?(板书:小于或等于)5、现在大家用刚从专家那里学来的知识判断一下A、B、C三份套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你们打算怎么算?(估算,计算器)把A、B、C三份套餐图片贴黑板上。6、B、C套餐不符合营养标准,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呢?大家可以商量一下。师问:在调整时有什么困难吗?(生可能说:B套餐脂肪过高了,我们可以把它的脂肪降低一些,把其中的一盘菜换成脂肪低一点的就行了师提示:这样的话就符合营养标准了吗?还有需要注意的吗?生可能说:B套餐的脂肪降低到符合营养标准了,同时还要注意调整后的新套餐中热量是否同时符合营养标准。师:低头称道:对啊脂肪和热量要同时兼顾)7、学生调整,要求,可以把去掉的菜划掉,把新换的菜写在下边。汇报。(师三、实践活动,探索配菜策略。1、师:我们班63名同学,就这三种午餐,还不够丰富吧?咱们根据食堂这十种菜(课件)自己动手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吧!听清要求:每套午餐只能选三种菜肴。为了方便,可以用序号代替菜名。如1,6,82、想一想:怎样才能比较快地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多种午餐呢?独立思考,小组讨论。1)荤素搭配。2)热量容易符合标准,脂肪不超过50克,范围小,不太容易符合标准,所以先算脂肪更好些。3)要有序搭配。追问:怎么有序搭配?如把1号菜作为主菜,再配两个素菜。3、汇报。交流配菜窍门。大约展示10种。师声明还有很多。4、师: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搭配出这么多种方案来,真了不起。但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在配菜时只注重营养是否达标,而忽略了自己的喜好,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选择5种你们最喜欢的午餐写在书49页最下边空白处。写完后可以同桌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午餐?四、总结全课:其实一个人的午餐需要很多种营养成分,营养午餐真的很有学问,课下同学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资料。《营养午餐》的教学设计建设路小学曹靖2011.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

宛菡****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