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荷花教学设计.doc 第一篇:荷花教学设计.doc《荷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破裂、翩翩起舞”等词。3、感受荷花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它们一般生长在哪儿?2、揭题,板书课题。3、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板书莲蓬)。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卷,欣赏这迷人的风景吧!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3、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反复地读第2段。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第1句:说明荷花多第2句:荷叶多、美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第3句:从读中抓住“冒”给“冒”换一词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第4~6句: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千姿百态)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状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翩翩起舞”、“饱胀”、“破裂”等词。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4、齐读第2段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5、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3、“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4、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找出相关语句。5、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千姿百态、美丽、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6、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五、课堂作业积累优美语言。六、板书设计:荷花有的……有的……千姿百态第二篇:荷花教学设计《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

Jo****3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