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行政管理学B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B试卷及答案《行政管理学》B卷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微观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是()A.最直接的B.决定性的C.间接的D.较直接的2.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是()A.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环D.文化环境3.既包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的是()A.行政计划B.行政领导C.行政职能D.机关管理4.下列不属于行政组织基本构成要素的是()A.机构设置B.人员构成C.法规制度D.资本有机构成5.以各组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行政组织可分为职能制与(A.层级制B.分权制C.集权制D.首长制6.公务员之称各国并不一致,在美国称之为()A.公务员B.文官C.政府雇员D.文职人员7.标志着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是()A.功绩制B.政党分肥制C.绅士政府D.彭德尔顿法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制度基本原则的是()A.分类管理原则B.适才适用与扬长避短原则C.德才兼备与注重功绩原则D.学而优则仕原则9.在完成高度保密和紧急任务时往往不适用的领导方式是()A.强制方式B.说服方式C.激励方式D.示范方式10.下列制度中,上下级领导之间联系的制度是()A.通报评议制度B.通报征询制度)C.办公会议制度D.咨询会制度11.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是()A.政策性B.综合性C.辅助性D.服务性12.在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部门预算B.中央预算C.地方预算D.单位预算13.对多种目标和多个可行方案做全面权衡,选出效益最大、可靠性最大、弊病最少的方案。这是()A.信息原则的要求B.预测原则的要求C.可行原则的要求D.择优原则的要求14.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是()A.行政决策B.行政咨询C.行政执行D.行政反馈15.紧急协调方式也称()A.说服式协调方式B.突发性协调方式C.律令式协调方式D.建议协调方式16.下列属于心理行为方式的是()A.法律方法B.政治方法C.经济方法D.思想教育方法17.评价与测定行政效率,必须以()A.数量的比率为前提B.投入与产出之比为前提C.行政产出与行政投入的关系为前提D.行政管理活动方向正确为前提18.下列关于行政效率的效益要素的认识,正确的是()A.从效益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工作在于改善行政产出的质量B.行政决策的数量也是效益要素的内容C.行政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是行政效率的主要内容D.各项行政工作的质量是效益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行政任务的数量则不是19.下列各项是中间管理层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的是()A.方向标准B.有无严格的工作程序标准C.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D.工作成果是否符合计划要求20.提出“还政于州”的口号,给州政府更多的自主权的美国总统是()A.里根B.布什C.克林顿D.卡特21.信息的使用和价值对时间的依赖性称为()A.信息的广泛性B.信息的可转换性C.信息的时效性D.信息的可传递性22.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两种。其中,主管监察的是()A.太尉B.奉常C.御史大夫D.郎中令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A.行政决策组织B.统一战线组织C.咨询组织D.行政监察组织24.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任免机关对公务员本人提出书面辞职申请的审查批准时限为A.一个月B.二个月C.三个月D.半年25.经济方法的根本特征是()A.利益性B.有偿性C.间接性D.多样性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人事行政的功能和环节。2.试论述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四、案例分析题(共15分)【案例】中共XX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提交了19个乡、镇长职务任免建议名单。第二天,县人民政府便将这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发至县直属单位和有关区、乡、镇,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以上任免通知后,认为县政府的任免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但未能引起县政府的重视。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向县委反映这一问题,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了常委会议。在常委会上,委员们一致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县人民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乡、镇长任免通知的决定》,指出县政府对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撤销。【案例分析】请用行政学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A2、B3、B

梅雪****6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