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西方文学课教案[五篇模版].docx / 文档详情
西方文学课教案[五篇模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7万字
约48页
0
4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方文学课教案[五篇模版].docx

西方文学课教案[五篇模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方文学课教案[五篇模版]

第一篇:西方文学课教案第一课时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讲授并结合课堂讨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认识其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意义一、希腊文学概况古希腊文学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也是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可见奴隶制的发展是古希腊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土壤。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发展阶段)1、早期文学(前12——前8世纪),即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这时期产生了《荷马史诗》,故被称为“荷马时代”,最发达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史诗、寓言、抒情诗。2、中期(前8——前4世纪)即奴隶制民主制的全盛时期,也晚期(前4——前2世纪),古希腊文化从衰落走向消亡时期,是古希腊(以雅典文化为代表)的黄金时代,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3、也称“希腊化时期”,文学成就不大,主要是喜剧。二、希腊神话(一)神的故事1、提坦神族开天辟地的故事在高高的奥林匹斯山上建立了一个“提坦神统”(奥林匹斯神族),这个神族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神主宙斯、神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风神赫尔墨斯、战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特斯、月亮神阿尔特弥斯、智慧神雅典娜、诗神缪斯、美神和爱神阿佛罗狄特、时光神时美思、先知先觉神普罗米修斯2、希腊民族起源的故事(二)英雄传说1、英雄赫剌克勒斯的传说2、能工巧匠代达洛斯父子的传说三、荷马史诗(一)作者简介(二)“特洛伊之战”的历史背景(三)《荷马史诗》概述1、《伊利亚特》:即关于伊利亚(特洛伊)战争的一首歌。全诗一万五千余行,共二十四卷,叙述了这场战争最后二十四天发生的故事。(2)《伊利亚特》主题简析:这首诗一会儿人一会儿神,写得这么热闹,它到底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呢?正如荷马自己所说:“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就是我的主题。”(提问:为什么?“个人”“私有”意识。)(3)《伊利亚特》的人物塑造:这部史诗着力塑造了两个英雄:希腊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的赫克托耳。这两个人物都是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氏族英雄,但却写得各具性格特征:阿喀琉斯勇猛、固执、任性、易冲动、残忍而又不失善良、率真,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勇士形象(李逵)。赫克托耳是个比较成熟的古代英雄,他比阿喀琉斯要理想化一些。(阿是喜剧英雄,而赫则是一个悲剧英雄)(4)《伊利亚特》的“道义”观念:这部史诗歌颂了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写的雄伟壮阔,战争的双方都是作者歌颂的对象。与现代战争截然不同的是,在这部史诗中,没有指出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双方的英雄都可歌可泣2、《奥德赛》《奥德赛》是音译,即英雄俄底修斯。顾名思义,这部书主要描写俄底修斯十年海上漂流的故事以及回家后与纠缠他妻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全诗一万二千行,二十四卷。(1)《奥德赛》主题简析:这首史诗不同于《伊利亚特》,写战争结束后俄十年惊心动魄的经历,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能力与智慧。又通过与求婚者的斗争,歌颂了正在兴起的奴隶制对原始公社制的彻底胜利。(2)《奥德赛》的人物形象:俄底修斯。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形象,3、两部史诗的比较《荷马史诗》由两部组成,但两部史诗在许多方面有异同之处。(1)从情节上看:两部史诗是连贯的,《伊》写战争,《奥》写战争结束后的海上漂流。在《伊》中没有交待结局,而《奥》写了战争结局,并接着战后十年漂流经历。俄既是《伊》中人物,又是《奥》中主人公,他使两部史诗连续起来,可以说《奥》是《伊》的续篇。(2)从主题思想上看:《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而《奥》表现人民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与智慧。所以主题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部史诗共同反映了奴隶制确立前后的社会状况的剧变。第二课时中世纪文学与但丁【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中世纪文学的类型与但丁的《神曲》。【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在于对《圣经》的介绍与评析,重点解析但丁的《神曲》及其地位与影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讲授并结合课堂讨论。一、中世纪的概念关于中世纪有两种概念:历史上的中世纪(476——1664英资革命,即欧洲的整个封建社会);文学史上的中世纪(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一)中世纪的政治特点1、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成为中世纪社会政治的一大特点,即僧侣阶级成为封建社会的最大剥削阶级,宗教成为欧洲的真正统治思想。2、神学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一切都要以神学为指导,神学教条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法轮功)。教会垄断了一切,包括文化、教育。3、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尽管僧侣阶级自己花天酒地,但却要求人民放弃理想、欲望,放弃物质追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西方文学课教案[五篇模版]

文档大小:4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