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篇: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校简介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458人,专任教师2391人,教授、副教授1500多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其中1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4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名。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力度,引进世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搭建起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梯队。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10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848人。全校有本科专业7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5个。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MBA、MPA等9个专业学位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余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爱校、饮水思源的品格,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蔡锷、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凌鸿勋、邹韬奋、陆定一、侯绍裘、钱学森、王安、田炳耕、江泽民等,为历届学子中的杰出代表。茅以升、吴有训、朱物华、张光斗、张维、吴文俊等200余位校友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迁校5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学校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2006年始,西安交大在国内高校率先实行“书院制”,全体本科生进入书院。书院和学院的“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学校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创办“宗濂实验班”,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兴建了旨在发展学生科技兴趣爱好、鼓励发明创造的“工程坊”,鼓励学生“小发明、大创造”。“先理后工”、“先工后医”、“先工后管”、“先工后法”,这些独具西安交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了具有多学科背景、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社会关注。作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所开办“少年班”教育的高校之一,西安交大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自2000年以来,学校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2项。现已建成27门国家精品课程,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迄今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1篇,并有26篇获提名奖。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本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项目10项,参与“973计划”课题百余项;先后主持“863计划”课题16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9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2000年至今,学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第一完成单位)。近年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相继实现重大突破,2008年发表的SSCI论文数位居全国第四。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学校精心营造“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大学文化氛围。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00多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

是丹****ni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