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潮教学设计 正文: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人声鼎沸、浩浩荡荡等词的意思,能给多音字薄、号、闷据词定音。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体会当时人们心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调整栏1.今天老师要来领大家去观潮(读课题),这里的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2.看过大潮吗?对钱塘江大潮有哪些了解呢?3.出示句子: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1)观潮和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奇观呢?天下奇观呢?(2)拓展: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3)朗读指导:重音突出自古以来、天下奇观(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什么时候去看?到哪儿去看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观潮的时间和地点,看谁找得最快?2.出示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1)这一天是指哪一天?这里又指哪里?据说可换成什么词?(2)探究:为什么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引导阅读资料袋)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4.自学检查(1)生字新词字音重点(多音字):称为蒙蒙的薄雾闷雷滚动风号浪吼字形重点:蒙薄罩贯(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3)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钱塘江大潮像一个魔法师在变魔术,你们发现钱塘江大潮发生了哪些变化?(初步感受)(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的情况吧。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2.潮来之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美;人多;江面平静)3.说话练习: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盐官镇迎来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如果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介绍眼前的盛况?4.总结:每年到钱塘江观潮多达几十万人,江潮来临之前,江面是平静的,薄雾笼罩,几座小山若隐若现。在这么宁静的外表下竟酝酿着一场撼天动地的江潮,大自然的力量真奇特啊!(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批文入境,感悟奇观1.读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品潮来之奇(1)午后一点左右,你听,潮来了,那声音是怎样的?(闷雷滚动)谁来学一学?这样的声音就叫闷雷滚动。板书:闷雷滚动(2)体会人声鼎沸:假如你就是钱塘江大堤的一名游客,听到潮声来了,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3)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4)是啊,此时此刻,钱塘江堤人声鼎沸,什么时候又沸腾了呢?(5)品读重点句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从早上开始,人们等啊,盼啊,一直等到午后一点左右,人们终于把潮给盼来了。怎能不沸腾呢?大家快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潮?板书:白线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板书:城墙重点体会:a.潮水的长:横贯江面(区分横贯与横卧的不同,体会潮水动态之美)b.潮水的高: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c.拓展: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板书:白色战马(6)朗读指导: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吧!(7)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不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8)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抓住潮水的声音、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壮观。(9)欣赏课件: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时刻吧!(10)尝试背诵: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让我们把这壮观的景象留在心间。赶快去背一背吧!3.品潮后之奇(1)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2)组织讨论: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江水已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干什么去了?(侧面描写,说明

灵慧****8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