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教案(5篇范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8万字
约48页
0
4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教案(5篇范文).docx

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教案(5篇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教案(5篇范文)

第一篇: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教案《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教案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尽人事、听天命】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意思,积累文言字词。2、赏析这则古文的真正意境。教学重难点:字词、翻译、赏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语(略)2、复习《论语》十六则二、讲述古文意思;1、字音讲述。2、板书古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出处:《论语为政篇二》】3、讲述加横线的词语;志於学:立志学习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惑:迷惑知天命: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能听出别人话中的好坏、是非、真假。随心所欲: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逾矩:逾越法度规矩三、1、赏析这则论语。吾十有五而志於学——决定学习的方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十五岁是孔子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第一爻)。大家可能会想,孔子怎么到了十五岁才“志于学”?难道十五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当然不是。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可是如果没有到十五岁,最好不要立定自己的志向,因为那还为时太早。很多小孩子早早就说将来要怎么样,那只是讲着好玩而已。现在十五岁正好处于什么时候?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要做出决定,想好以后要学什么东西。孔子的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很多的东西:十五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志于学”,就是应该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是要干什么的,要朝哪个方面去学习,不能再犹豫不定,浪费光阴了。2、三十而立——确定自己一生的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十五岁的时候确定了自己的志向,然后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十五年,大概就可以归纳出自己这辈子的几个原则了。人生原则这样的事,在太年轻的时候不可太过坚持;但是到了三十岁还没有,那无疑是更可怕的事。择善固执,也是这个阶段所要尝试和坚持的。3、四十而不惑——对自己人生的准则不在动摇——人不知而不愠。根据三十岁确立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然后看成效怎么样,要再过十年,你才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不惑是对个人的原则不惑,对其他的事情当然还有“惑”的地方。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四十就不惑了,那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学了?没有迷惑的人就是圣人了。我们读《论语》太粗心大意了,很多时候只是按照文字去理解,并没有参透理解孔子的本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人到四十,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所要坚持的原则,应该做到不惑。4、五十而知天命——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发愤忘食。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一句话: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到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个别差异。世界上的你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人完全跟你一样,这就是个别差异。既然这样,那我们干吗还要学别人呢?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5、六十而耳顺——听天命——乐以忘忧命是谁造的?是自己造的。自己造出自己这样的命运,又能抱怨谁?认了。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重来。人生最奥妙的,就是你永远没有办法重来!所以“六十而耳顺”。6、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听天命——不知老之将至人要服老,要认老,但是精神,心里要保持永远的年轻。四、总结本课。第二篇:《论语》述而之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之五。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读后感: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说人们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中枢神经会留有习惯性记忆,梦境中就会有所显现。梦中的境象,不像白天思考的那么集中,甚至完全相反,或隐或现地与之关联,这是人们发散思维在飞扬的结果。孔子之所以在年轻时经常梦见周公,是因为他志深信笃的缘故。孔子恨不得一日之间恢复周礼,凡事皆以礼相衡,惟恐与之相悖,甚至诚惶诚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孔子能与周公梦寐相见。至于老来,孔子很少梦见周公,并不是他不专注于礼,而是心境已经平静了下来,不像年少时那样飞扬罢了,读后感《《论语》述而之五》。从人的生理特点讲,健康、理性的老年人是很少有梦的。当人的身体出现状况时,譬如休息不好、心情紧张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多梦。老年人多梦,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孔子因少梦而言衰,既是对自身信仰持之以恒的自豪,又是对精力不再充沛的悲叹。人总是要老的,不管向仁向智,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物,不可能脱离由壮及衰的自然规律,圣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教案(5篇范文)

文档大小:4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