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观刈麦课堂实录.docx / 文档详情
观刈麦课堂实录.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1万字
约21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刈麦课堂实录.docx

观刈麦课堂实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刈麦课堂实录

第一篇:观刈麦课堂实录观刈麦的课堂实录前郭三中王玉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积累古诗词的习惯。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把握《观刈麦》的主旨,体会讽喻诗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出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秋夕》,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每一首诗都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从《忆江南》和《钱塘湖春行》中我读出了诗人游山玩水时的那份闲适,从《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我能感受到诗人送朋友时的那份淡淡的感伤,而《秋夕》中诗人仍在话凄凉与孤独,读来不免更加伤感。师: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观刈麦》,去领略白诗的另一种风格。二·解题大家看题目中“刈”字。左边是“乂”,意为右手;右边是“刂”旁,联合起来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镰刀收割庄稼。所以刈麦就是什么?观刈麦就是什么?生:割麦子,观刈麦是观看收割麦子。师: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我们先来读课文。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共同完成字音的校正。2·黑板上出示容易读错的字,例如:荷箪饷灼石,找学生注音并解释其含义。3·请个别同学读,其他同学找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生:陇通“垄”,傍通“旁”。4·齐读课文并思考:作者观到了什么?观到了哪两个场景?四·分析课文作者观到了什么?观到了哪两个场景?生:一个是农民刈麦的场景,一个是贫妇人拾麦的场景。师: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观刈麦的场面?生:只见.女人们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生:„„师: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具体的一户人家,真可谓全家总动员,再看一看拼命干活的男人们,课文对他们的描写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重点分析这四句。生:“蒸”字四点是热气上升的样子,割麦人受农历五月地面热气熏蒸。师:脚下是热气的熏蒸,那背上受什么烘烤?生:农历五月炎热的阳光。师:在“蒸”、“灼”下割麦人真是太热太苦太累了,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却怎样?生“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侧面描写)师: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为什么?生: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天长,趁还没有下雨,要多干些活而已。师:课文哪里预示着要下雨?下雨前要刮风啊!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师:古有谚语“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割麦时得抢收,抢收不及时麦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发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将全部白费。农人得接天连夜地干,他们忙得忘记了热,这也是课文那一句很好写照?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师:上面火烤,下面笼蒸,他们仍用尽一切力量挥舞镰刀一路向前,只珍惜这漫长的夏日白天,同学们,如果是你们累成这样会是什么心理?生:天快点儿黑,好回家休息。师:那么他们的心理正常吗?生:不正常。师:其中一个“惜”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里,耐人寻味,令人心酸。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违背正常心里,归根到底是生活所逼,突出社会的黑暗。师: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苦、再热、再累、再痛也得忍着、挺着。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感情读诗中写刈麦人的这句话。师: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揭示了割麦者农民的艰辛的社会现象)师:在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这个全景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贫妇抱子挎篮拾麦”师:全班齐读有关句子这是一幅贫妇拾麦特写画面。从哪个字看出贫妇的穷?生:蔽师:贫妇人手里拿的是什么?生:遗穗师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贫妇人真是太可怜了,导致她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得知?生:赋税,“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师:“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农妇为了交租税把田地卖光了,只能拾麦穗充饥了。师:我们看这两个画面,一个揭示劳动人民的辛苦,一个揭示赋税的沉重,作者为什么把这两个画面放在一起,有何关联?生:这不觉让人想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刈麦者,今日的刈麦者,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真所谓“苛政猛于虎”啊!插入写作背景:作者作此诗时,正任周至县尉,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的官员,看到此情此景,诗人发表了怎样的议论?(在文中找到学生齐读两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有对造成农民贫困之源的赋税的指责;生:有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批判·讽刺;生: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生:有对自己不劳而获却丰衣足食的愧疚.……师:同学们请看,农民辛苦劳动却一无所获与统治者不劳动却丰衣足食形成鲜明的对比。课文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观刈麦课堂实录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