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ocx / 文档详情
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3千字
约16页
0
2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ocx

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一篇: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读《论语》有感《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二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文【摘要】儒家理想人格为“文质彬彬”之君子,君子要实现文质互补,内在人格与外在礼仪和谐一致。儒家传统的礼仪思想可以培养秘书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关键词】儒家君子人格;文质彬彬;秘书礼仪一、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阐述了他向往的理想君子人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修养方法。《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道明了孔子所向往的君子人格形象,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整句话看,一个品格高尚,礼仪修养高雅的人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即:文与质。但并不是说只要具备这两种素质就可以了,而是要使这两种素质达到恰当的配合,一定比例的协调,才能使人成为君子。那么“文”与“质”这两种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二者如何调配才堪称为君子呢?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质:朴也。文:华饰也。野:鄙野义。史:宗庙之祝史,及凡在官府掌文书者。彬彬:犹班班,物相杂而适均之义。”整段话的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文采胜过了质朴,则像宗庙里的祝官(或衙门里的文书员);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参考钱穆的解释,“质”即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质朴无华的天性。所谓“文”,正如司马光所言:“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玄歌雅颂之声。”是指人的外表的文饰,及后天“诗书礼乐”教养,是对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的文饰。“质胜文则野”说明,这种与生俱来的质朴天性中有好的素质,也有不好的素质,所以需要后天的“文饰”来弥补其不足。如果后天“文饰”不足,则会将先天本性中不好的一面暴露,使人看上去比较粗野,鄙俗。由此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文胜质则史”则说明,后天的文饰也应有一定分寸,而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后天文饰彻底掩盖了先天本性,那么这将遮蔽了人性本有的质朴纯粹的良好素质。一个失去内在本性,而只有外在华美装饰的人,让人觉得虚伪而夸张。因此孔子说要“绘事后素”,要求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格的人必须达到“文”与“质”的恰当协调,实现二者最佳的结合,弥补文质的不足,展示二者的优长。“彬彬”即是文质的协调配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到“文”与“质”的完满统一,其言谈举止应该与内在的美好品质达到统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语读后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