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课报告 第一篇:观课报告观课报告在本次暑假研修中我认真观看了四个课例:《2.2平方根(2)》、《13.1三角形(1)》、《4.1.2点、线、面、体》、《2.4分式方程(3)》,这些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从中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很值得学习:(一)从课程教学思路设计:(1)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科知识学、重点、难点处理符合要求能够落实分层教学、考虑全体学生。(2)练习设计合理,有层次,有梯度,基础掌握在课堂上,关键性的训练完成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3)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均得到发展;过程体验充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二)教学目标:设置恰当,用认识、掌握、知道、运用等刻画知识和技能目标,主要指明了学生学习数学所达到的层次要求,深刻体会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三)教师的语言: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意识,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四)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中的缺点,教师及时补充更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师生交往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五)授课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观课,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优质课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今后的课堂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自己,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备课上多下功夫。(3)、多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对于回答的比较好的学生给以充分的表扬。(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二篇:观课报告阅读课型时间课堂观测报告本周共听了两次课,周二秦艳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周四郭长杰老师的《桥》。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参与观课学习,真的是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流畅,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活跃,认知过程充实,目标达成度高。经过我们小组的分工观课,我主要从教室提问的观测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我浅显的认识。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策略之一。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偏离了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两节课节课两位老师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秦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优美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导入的方式非常有趣。郭老师则是利用回顾的方式做引导,从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有什么桥来和本次要讲的课文《桥》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来引出课题。两者根据实际进行课程导入,激趣方式各有千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把秦老师和郭老师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分析:本节课秦老师共提出21个问题,有价值的问题13个,其中属于思考性的问题是3个,属于启发、思考、想象性的问题是7个,这两项占了所有问题的80%。让学生进行描述性的2个。属于总结性的问题1个,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提问没有。学生参与人数16人,积极主动回答人次11人,深入思考后回答人次4人。郭老师共提出了25个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数18,其中属于思考性的问题是6个,属于启发、思考、想象性的问题是7个,这两项占了所有问题的72%。让学生进行描述性的4个。属于总结性的问题1个,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提问没有。学生参与人数21人,积极主动回答人次16人,是深入思考问题4人。秦老师的提问设计非常好,她的教学基本功也非常扎实,整个课堂节奏把握得很好,学生能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深入,在每个环节的问题设置上都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问题的分配非常合理,并且秦老师的问题有效性很高,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郭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对课文人物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通过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通过感受心情读出关键词语的情感,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在教语文而不是在教课文。以上是本人的点滴看法,如有不妥望请多加批评指导。作为一名新教师,希望能

努力****梓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