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触动心灵的教育.docx / 文档详情
触动心灵的教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2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触动心灵的教育.docx

触动心灵的教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触动心灵的教育

第一篇:触动心灵的教育触动心灵的教学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触及到人的灵魂,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课堂教学,也应该“触及到人的灵魂”,怎样的教学才是触动灵魂或心灵的教学呢?(一)回归本性教学的真谛在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因材施教。触动心灵的教学应是一种回归本性的教学,是教学的返璞归真。它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触动心灵的教学应该是为了让教学回归到“人”上,也就是回到教学即人学上来,所以,教师教学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去获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二)尊重天性学生的天性是文化生长的根基,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秘密,是人类富于创造性的秘密。教学不应致力于去改变学生的天性,而应对学生的天性心存敬畏。尊重天性意味着看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意味着遵自然、去枷锁、崇个性、尚自由,意味着尊重科学和民主。触动心灵的教学关注和尊重每个生命,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把爱深深根植于教育者的心底,体现在每个教育细节中,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天性,认同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学习的可能性、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的学习条件,始终把教学的逻辑起点构筑在对学生的认识上,从学生的立场解读文本,从学生的需要确定目标,为学生的发展选好内容,为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而设计多元的评价标准。(三)点燃智慧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触动心灵的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奇思异想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的教育良方。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甚至争议时,教师应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恰当引导,适时点拨,激励学生对问题作出大胆猜测,甚至是奇思异想。学生的想法也许是巧妙的、奇特的,也许是幼稚的、平淡的甚至是错误的,智慧的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四)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意味着双方及多维的师生互动,成为师生、生生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思维共振和智慧挖掘。触动心灵的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表演舞台,学生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建立的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触动心灵的教学从不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自己,学习不再单纯是师生关系的中介物,而是师生主体致力于创造性的“教”和快乐式“学”的载体。二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爱之旋律”是教育的最强音,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只有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赏识、激励学生,教育的阳光才能照射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因此,欲使教学能触动心灵,教师首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思想上的朋友,精神上的引路人。(一)尊重个性、悦纳肯定教育者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万紫千红总是春”。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紫丁香是美的,野百合是美的,仙人掌也是美的;馨香怒放是美的,含苞欲放是美的,蓓蕾初绽也是美的,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与众不同的美的花朵。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不要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基础、能力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只要不放弃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自己的起点出发,天天向上,即使目前比别人稍稍落后一些,但他的精神是美丽的、可爱的。犹如搭建一座桥,虽然石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可每一块石头都有做桥墩的可能,都有发挥自己价值的那一天。(二)尊重人格、民主平等每个人都有他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应注重从关心的角度去做,比如“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了,是否还有什么困难”、“还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吗”等,而不能用“你必须这样做”、“我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等方式要求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给学生心理一种公平感。不管学生聪明还是迟钝、性格好还是坏,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走极端,譬如: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和蔼可亲,更要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心理上,还是生活上。(三)赏识特性、激励赞美成功感是一种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触动心灵的教育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