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观书有感三讲.docx / 文档详情
观书有感三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30页
0
3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书有感三讲.docx

观书有感三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书有感三讲

第一篇:观书有感三讲《观书有感》【教材简解】《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一、释题,交流诗人的资料1.读题,释题(1)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古诗——《观书有感》,(生齐读:观书有感)什么叫“观书”?(读书)(2)题目的意思谁会解释?(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2.交流作者朱熹的资料同学们,在预习时搜集了朱熹的资料,谁来交流一下?指名读老师搜集的朱熹的百科名片。(出示课件)二、通读,读正确、读出节奏(出示课件)同学们,学习古诗呢,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诵,吟诵古诗有三种境界,看看大屏幕,你能达到哪个境界?第一种境界:字正腔圆,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第二种境界:读出节奏,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第三种境界:读出韵味,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韵味。理解了古诗我们就能很好地读出诗的韵味了。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伴着配乐,读出诗的韵律与节奏。三、概括,找出“诗眼”(1)加上预习读的,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板书:方塘)(2)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板书:(清)四、理解,读出画面1.浏览全诗,看看方塘的“清”体现在哪儿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理解前两句诗a.这句诗中的“鉴”是什么意思呢?鉴: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一鉴开:一面打开来的镜子(古代的铜镜用帘子蒙起来,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说明什么?——方塘清交流:比喻的手法b.像镜子一样的池塘倒映出什么呢?(天光云影)什么样的“天光云影”?——徘徊,徘徊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来回移动诗中什么随着什么来回移动?(天光云影随着池水来回移动)c.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一下?3.配乐范读,激发想象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4.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配乐读)5.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流动着的水也就是——活水)(板书),也可以这么说第二句的”徘徊”为下文的“活水”做铺垫。出示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理解后两句诗,交流a.渠: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指方塘;b.如许:如此这般,像这样c.为:因为d.问渠哪得清如许,意思就是,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e.看着这清如镜的池塘,你一定有个问题想问问小池塘?——小池塘为什么会这么清啊?你们明白吗?看来你已经和朱熹一样找到答案了。根据学生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读该句。再次吟诵该句。(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是不是?五、质疑,明白诗理1.质疑同学们,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光学习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现在啊,老师有个疑惑了,把诗句的意思和题目联系起来思考思考,老师发现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啊?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诗中描绘的是方塘美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2.悟理写方塘与读书有关吗?那么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课件出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__________。朱熹看到方塘的水,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认为的?想到了读书,朱熹想到了读书就像方塘里的水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出示、齐读: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诗人借方塘来说清楚一个事理,这叫譬喻。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富有哲理,而像这样的诗叫作“哲理诗”。3.诵读后两句诗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近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大家再次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观书有感三讲

文档大小:3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