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看陈云有感 第一篇:观看陈云有感要在本职岗位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观看陈云同志展览有感6月3日,北京,艳阳高照,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文化部、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百年陈云———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正式与观众见面。我们电子技校的党员老师们在校党委的组织下,于6月12日也加入的参观的队伍中。走进国博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年陈云———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的大幅标语,既庄重又不失气势。拾级而上,左右两侧六幅陈云同志不同时期的照片,风采夺目。大厅门外,一左一右两幅图片上虽不见陈云的音容笑貌,但却依然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品味。两幅图片,一幅是以高山为背景,上书《百年陈云———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陈云同志走过了一个世纪,他的辉煌,写进了共和国不朽的篇章,高山仰止。此图寓意于是。”展览筹备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主任刘金田向来宾们介绍。对面一幅图片是以竹子为衬,上有陈云的手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字。“陈云同志爱竹,竹子也反映了陈云同志的品格。十五个字是充满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陈云同志对马克思哲学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步入展览大厅,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巨型图片,这也是此次展览的主形象。照片是陈云20世纪50年代在中南海勤政殿前的留影。照片上的陈云,飒爽英姿,目光如炬,望向远处,仿佛正为新中国的发展深谋远虑。从第一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不朽功勋开始,人们就纷纷被丰富、详尽的照片、档案资料、文物所深深吸引。这些照片是从数千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是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陈云各个时期的活动和风采的。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向人们再现了一个又一个他于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除了图片、历史文献、文物外,展览还以模型的形式展现了陈云家乡青浦的故居、延安时期中组部办公的窑洞一角。在大厅中央,展览特别复原了陈云在中南海的办公室。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他一直在这里办公和生活。里面的所有物品,包括办公桌椅、书架、沙发、饭桌、电视机、留声机等,都是他使用过的原物。尽管展览只有四个部分,但是将整个展览细致地看一遍,还是得花上近一个小时。陈云同志如何思考、如何调查研究、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在将来都是非常宝贵、非常有用的。陈云同志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人生信条,给我的教育较大。老革命家对人对事、对待工作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认真态度,确实值得我们新时代年轻党员们学习和反思。尤其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职业,我们的职业特点更要要求我们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却是马虎不得,因为我们的工作是育人呀!我原先从没有真实感受过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力量。今天,我将把陈云先生的火炬带回去,让它在我的本职工作中永放光芒。看完陈云同志的展览,心中真实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当完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感受到此时观看陈云同志展览的意义,我们正处的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党员的作用就要为我们的时代,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那就从认真培养每一个我教过的技校学生开始吧,让他们可以在毕业后,用他门的学到的技术,为现代化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就是一名普通技校教师能够完成的实事吧,我会努力的。2005年6月17日第二篇:参加陈云纪念馆有感参观陈云纪念馆感想时间: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周XX06水工(本)一班2006101099地点:江西干修所陈云纪念馆2008-5-17上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乘校车到南昌市青云谱区的陈云纪念馆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来到江西省干修所,我们在我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毛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段幽静的林荫小路陈云故居一排不起眼的瓦房映入大家眼帘,在房子正前方就是陈云同志的塑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椅子上,身后是五棵松柏树,据说象征着他的五个子女。老师和大家一起献完花后开始参观这座陈云同志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度过三年风风雨雨的老房子。门口墙壁上由其夫人于若木题的“陈云故居1969年11月4日-1972年4月22日”。在正厅我们浏览了陈云同志这一生的大事迹:陈云(1905~1995)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05年6月13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2岁丧父、4岁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升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192

英哲****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