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认识自己:我是谁.docx / 文档详情
认识自己:我是谁.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3万字
约23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自己:我是谁.docx

认识自己:我是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自己:我是谁

第一篇:认识自己:我是谁认识自己:我是谁——浅谈自我意识以及大学生自我完善马海花(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2010级12010240916)摘要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应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人格特征以及人际关系各个方面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正确地认识自我、科学地评价自我、有效地管理自我、不断的激励自我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些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不良地情绪,以致有自杀的念头。因此,通过对自我意识及其理论的认识,指出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方法。关键词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完善引言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你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不断的问自己:“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应当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怎样改变理想与现实?”这些问题都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关。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个群体当中凸显出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都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同龄青年,这说明大学生作为同辈群体中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一群,其心理健康水平却并非是较优的(刘伟芳,2006)。从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到清华大学学生徐海洋用硫酸泼熊的事件,这些在大学生中发生的客观事实无不使人感觉到震惊。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把自我意识作为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陆璐等,2007)。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对缺乏社会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发展和提升自我至关重要。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认识的特殊形式。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主题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地意识,也可以说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认知和指向,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和指向。自我意识担负着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内部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协调任务。(一)本我、自我与超我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提出了人格“三我”结构,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所构成。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与常识,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遵循现实原则,监督本我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遵循理想原则,指导和限制本我。人格的这三种构成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相互作用者的。本我是生存的必要动力,超我在监督和控制主题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自我调节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1902-1987)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子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罗杰斯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性自我。理想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理想的自我形象,即他认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特征。如父母亲、老师、朋友的期望的我们的未来形象。而现实自我包括对自己已存在的感知、对现实环境中自己的意识。通过对自己的体验和反应及对自我的客观观察和评价,个人可以认识现实自我。(三)主我和客我詹姆斯和米德曾提出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即把自我一方面看做主体来认识,另一方面看做活动的对象或内容来认识。“主我”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主动的体验世界的自我;“客我”表示物质我、社会我、心里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詹姆斯认为三种“客我”(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都接受“主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四)自我发展渐进成学说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学说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Erikson)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但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课题,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上都存在一种“危机”,或称矛盾冲突。对危机的积极解决有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其中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12-20岁)是第五阶段,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五)中国学者的观点我国心理学界从“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方面考虑自我,普遍把自我视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主体来理解,认为自我与自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认识自己:我是谁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