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docx / 文档详情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2万字
约22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docx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

第一篇: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巧用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南京市秦淮中学杜玲玲内容提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艺术,朗诵曾经在阅读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近代以来,它却渐渐淡出了中国语文教学园地。本文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诵教学弱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巧用朗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关键词:朗诵激发阅读兴趣就语文能力而言:听、说、读、写,读是中心环节,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接触书面语言,才能提高听的能力,才能正确地使用口头语言,即提高说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不多读书,又怎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如果学生连读课文的功夫都不肯花,又怎能学好语文呢?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然而,由于多年来受讲析式和训练式语文教学及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像学数、理、化一样通过多做题学语文,而不是通过多读书来学语文。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朗诵是朗读的更高层次,它是指清晰、准确、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达出来,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孟子》中曾说:“诵其诗,读其书”就明显反映了先秦至更早时期的朗诵盛况。古人把朗诵叫吟诵或吟咏,在许多文学作品以及史料中都有记载,他们对朗诵的作用也有不少精辟的分析,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中国的私塾教学中,朗诵也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东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抛弃这种最好的语文教学方法不用,而去一味的讲析和作题,比起泛泛的讲析和枯燥的作题来,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朗诵,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收获最多。那么如何运用朗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教师示范朗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出色而动情的朗诵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分析,对作者的感情能够准确地体会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读出味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动人,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阅读的目标,实现阅读的价值。例如:我在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时,我并没有过多的分析文章的内容,只是配乐给同学们动情的朗诵了这部分内容,当我读到“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时,我自己的眼角已经湿润了,同时我也听到有些学生的抽泣声,同学们似乎都能体会到史铁生那种从不理解母亲到觉出母亲心里的悲苦既而愧疚无比的那种复杂的感情。那么对第一部分的作者与地坛的关系,学生可能就能更好的把握。这节课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很多同学都很有感触。而且自此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关注这位残疾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正是学生阅读兴趣提高的一个最好显现。二、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对于鲁迅的作品,很多学生并不喜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品不出味来,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他能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主旨,那也只是在解读文本意义上的理解,换句话说,并不是他自己主观的感受,他品不出作者的感情,自然不能体会出鲁迅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诵作品来品位文章的思想内涵。例如上《阿Q正传》时,如何让学生去体会阿Q的“革命”心理呢?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初读”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很多同学都读笑起来了,觉得滑稽;然后我提示他们联系背景及课文前后,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