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语·子罕范文大全.docx / 文档详情
论语·子罕范文大全.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5万字
约26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子罕范文大全.docx

论语·子罕范文大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子罕范文大全

第一篇:论语·子罕《论语·子罕》名言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解读】“毋意”就是在待人处事上遵从客观规律,不用自己的主观意念来代替、来理解客观的事物;“毋必”就是不以主观意识来对待客观世界,不追求客观规律之外的必然结果;“毋固”就是在自然规律这个“道”面前不固执自己的成见,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观意见,让道一以贯之;“毋我”就是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过分强调自我,注意与周围人的团结协作。“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2.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解读】“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解读】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4.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解读】颜渊是孔子老师最欣赏,也是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但颜子的例子也同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无疑成为了知识分子“过劳死”的先河,在学无止境、永不停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好身体。5.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译文】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解读】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解读】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一方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另一方面是“人到中年万事休”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是鼓励,又是鞭策。鼓励年轻人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茁壮成长,掌握足以让老一辈感到可畏的本事。鞭策年轻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要虚度了表春年华,到中年时仍默默无闻,一无所成。说到底,还是下面这一段著名的话概括得好:“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7.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译文】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解读】第一句:“学”是公平的,任何人也都可以学,不论是谁,都有学习的权力,这个是孔夫子提倡的。但是能不能在教育中得到东西,就不是教育所能完全达到的。有的在孔子那里学到了仁义礼智信,有的却学不到什么。共学,真的未必就会走同样的道路。第二句:“立”意思是立志,也就是说即便走到正确的路上,也一样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半途而废。第三句:“权”意思是通权达变。能不能“权”,也许就是学问的真义。时不同、势不同,当然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语·子罕范文大全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