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docx / 文档详情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3.3万字
约56页
0
5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docx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一篇: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进步;危机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一)文化含义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二)文化特征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三)文化核心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统治地位,并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后,随着时间的脱衣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无论怎样变化,都没有超出封建地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围,其基本精神和特点没有改变,也没有发生过危机。在长期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民族曾经历过几次严重的民族危机,例如,蒙古族推翻南宋政权,建立元朝;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民族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但是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文化危机感。当时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站在汉民族立场上,认为明清间的鼎革不仅是“亡国”而且是“亡天下”,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就对儒家文化产生危机感,他们对于儒家文化仍然笃信不疑,认为文化方面出现的问题,总可以在传统文化的范围中调整解决。儒家文化的这种稳定性,源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稳定性。鸦片战争改变了这种状况,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同于以往发生过的任何一次战争。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文档大小:5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