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求知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论求知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1万字
约22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求知教案.docx

论求知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求知教案

第一篇:论求知教案《论求知》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求知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2)学习摘抄名言警句的方法。2.难点: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弛惰:松懈、懒惰。炫耀:夸耀。梗概:大略的内容。狡黠(xia2):狡诈。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挑剔(ti1):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高谈阔论:指言谈高妙广博而不切实际。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博学多闻:学问广博,见闻丰富。2.朗读课文,画出名言警句,加以理解。二、导入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十二岁入剑桥大学,毕业后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晚年,受宫廷阴谋的牵累,被逐出朝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简文章。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2.导语。“求知”的话题十分广泛。本文的写法比较少见,分段很细,谈了有关知识的许多方面的问题。语言精炼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相沿成为名言。三、正课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2.提问:本文的标题“论求知”如果改为“论知识”或“论求知的目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的论述内容。若改为“论知识”则范围过宽;若改为“论求知的目的”则失之过窄。3.提问: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6~9段):论述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10~11段):论述知识作用,鼓励人们去求知。4.提问:第一部分有哪些警句,各告诉我们什么?(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演,也可以增长才干。”三个排比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2)“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三个排比句紧承上文,分别论述“消遣”“装潢”和“增长才干”这些目的。重点放在第3句,阐述了知识与才干的关系,它使人联想到培根那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3)“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推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三个排比句分析不同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5.提问:作者为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用了哪两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2)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切的;“修剪移栽”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当。“野生的花草”是可以“修剪移栽”的,两个喻体之间配合得恰当,用来比喻“求知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天性”也是很恰当的。运用比喻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生动形象。6.提问:第二部分写求知有几种方法?讨论并归纳:(1)对粗糙的书,只须浅尝、粗知、读别人的笔记摘要。(2)对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做笔记、讨论。7.提问:第二部分有哪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三个排比句分析了读书、讨论、做笔记的不同作用。8.提问:第三部分有哪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排比句列举六门学科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最后归纳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9.提问:第三部分用“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列举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列举四个例子说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同样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也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10.提问: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写使相同或不同的观点更加明显,使论述语言更为鲜明有力,气势也更贯通。四、小结本文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发表了对求知的种种看法。主要论述了求知的目的、方法以及知识的作用等,鼓励人们去求知。本文运用排比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观点更加鲜明,语气更加贯通强烈。五、作业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求知教案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