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二、教学重点:1、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女主的感情变化过程。四、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一、《诗经》相关常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六义:风、雅、颂(体裁),赋、比、兴(艺术手法)。四言诗,朗读节奏:二二拍。教学过程及步骤:导入: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那个人,让我们走近他们!一、关于《诗经》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二、理清字词1、由于年代久远,要进入这个故事的话,需要我们先用现代汉语将这个用上古文言记录的故事破译出来。下面,进入破译关。听老师范读,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与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听朗读时用心体会女主情感的变化。2、重点字词的音、义。氓之蚩蚩、夙兴夜寐、垝垣、自我徂尔、汤汤、渐车帷裳、靡、口至、隰则有泮、于嗟鸠兮、犹可说也、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匪我愆期、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将子无怒、无食桑葚。重点:学生找多音字,教补充:将、裳、渐、载通假字:匪、无、于、说实词:氓、夙、寐、靡、体、咎、愆、筮、贿、食贫、嗤3、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4、这是一首叙事诗,大家注意找出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女子的感情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女子的怨情变化。第二篇:《诗经》两首:氓(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诗经》的常识。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4、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教学重点:1、反复吟咏,体会感情。2、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特点。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教学难点:1、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2、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特点。第一节一、导入: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是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诗经》当中描写爱情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二、关于《诗经》:1、内容与名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2、组成:《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3、表现手法:《诗经》的表

一吃****成益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