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文天祥》同步练习(I)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文天祥》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20题;共95分)1.(10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脍________人口________风而起大义________然阴谋________计宁死不________洋洋________意花言________语________然正气褒义词:________贬义词:________2.(4分)多音字组词和hé________hè________磨mó________mò________3.(12分)补充词语。贪________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气花________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战________________人口大义________________4.(6分)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炽热________(zhìchì)骁勇________(náoxiāo)脍炙人口________(kuàihuì)铿锵________(jiānɡqiānɡ)说客________(shuōshuì)宁死不屈________(nìnɡnínɡ)5.(5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6.(6分)综合性活动。三年级(1)班准备6月15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张老师安排你去邀请李校长参加活动,你见到李校长后说:“________”。(2)请你以三(1)班班委会的名义提前一天在班务栏里写一个通知。7.(5分)缩句①升旗场是荒凉哨所上最美的一片风景。②我眼睁睁地看着雪漫旷野。8.(1分)课文《成长》写的是“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小孩,他每天都到面包房买意大利香肠,有天我偶然看到大雪天他在投送报纸,后来,我才知道________。9.(3分)看拼音,写词语。liùgǒuyāyìjiàoh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分)填一填。“人”字进门金光________,“日”字进门站中________,“口”字进门________声好,“耳”字进门听新________,“木”字进门________不住。11.(3分)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①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________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________③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________12.(3分)写出反义词腐朽—________危急—________凶猛—________13.(4分)形近字组词将________膀________锵________榜________14.(2分)给下列词语归类脍炙人口惊慌失措洋洋得意宁死不屈褒义词________贬义词________15.(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②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16.(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①那是文天祥。②文天祥不会屈服。17.(1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________18.(5分)扩句①小红看书。②这是大楼。19.(5分)缩句①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②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20.(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①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②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二、阅读题(共5题;共22分)21.(2分)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依据你的理解填空。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________。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________。22.(5分)仔细读课文《赤壁之战》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23.(5分)阅读课文《文天祥》选段,回答问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kuàizhì)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c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通过阅读说说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24.(5分)阅读课文《文天祥》选段,回答问题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

玉军****l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