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诗歌训练一.docx / 文档详情
诗歌训练一.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4.2万字
约75页
0
7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诗歌训练一.docx

诗歌训练一.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歌训练一

第一篇:诗歌训练一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第23课时)编制:李瑞华审核:张国红2014—4—8班级:姓名:学号: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①九日和韩魏公苏洵②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③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①鹧鸪天酬孝峙[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②③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第23课时)编制:李瑞华审核:张国红2014—4—8班级:姓名:学号: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①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②③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第23课时)编制:李瑞华审核:张国红2014—4—8班级:姓名:学号: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答案1、(1)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首联的“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的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映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的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只好借酒浇愁,但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2)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考查词人形象和表达技巧。3、(1)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4、(1)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描绘了茶具间光彩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子声与烟缕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解析:在题型上当属“炼句”题炼句题答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点:①通过简单地翻译,说明写的景和情②叙述好在哪里,指出所达到的表达效果③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诗歌,可以分析出第二联的内容写的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表现了诗人所住环境的清幽以及表达了诗人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2)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隐士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这首诗从分类上看,应为写景诗,从竹轩”“柴门”“狭径”“倦卧”“闲吟”“竹”“雪”“梅”等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情趣,从而可以分析出诗人闲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诗歌训练一

文档大小:7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