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歌风格教案五篇 第一篇:诗歌风格教案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教案一、导入。古代诗歌语言风格鉴赏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于高考。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为此考点而死记一些“名词术语”,不在理解上下功夫。殊不知,理解风格,把握风格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无法“速成”的,多读多思是唯一途径。下面结合高考经典试题,作具体说明。二、语言风格的辨识与理解1、高考怎样考这类试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和运用。命题方式通常是: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考查内容一般是对常见的典型风格的理解。如唐诗的浑雅蕴藉,宋诗的生新瘦硬,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等等。这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白式:就是直接告诉考生出题材料的风格,要求考生阐释分析。这类“风格术语”考生不太常见,故分析有难度。如2008年重庆卷12题中的第(2)题: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考生较生疏。二是隐含式: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如2008年北京卷12题中的第(3)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这里“相近”是提示语,要耐心揣摩。三是综合式:就是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07年浙江卷16题中的第(2)题: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里的“特色”指的是语言风格。就出题材料的体裁而言,可以是唐诗,也可以是其他朝代的古诗,如2008年北京卷选择的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可以是宋词,如2008年重庆卷选择的是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可以是元散曲,如2007年浙江卷选择了一首元代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还选了一篇是金代吴激的词《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就材料选择的篇数而言,可以是单篇,如2008年重庆卷、北京卷,也可以是两篇或三篇的,2007年浙江卷是三篇作品风格比较鉴赏,即除了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吴激《人月圆》之外,还有一篇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高考比较鉴赏,一般都是两篇,三篇很少。2、什么是风格诗歌风格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风貌。而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与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密切相关,不同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浸透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从而形成诗歌风格的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诗歌作品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诗歌世界。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岑参的雄奇瑰丽。还有我们熟知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豪放词与婉约词;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游仙诗,悼亡诗等等。三、复习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指导学生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方法。1、常见的表语言风格的词语有哪些?(1)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李商隐的诗如:《锦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新月****姐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