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经的艺术成就(5篇材料) 第一篇:诗经的艺术成就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五篇“笙诗”,有目无辞。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关键词:艺术成就;赋;比;兴;表现手法;写实;语言一、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诗经》中诗人广泛的运用赋、比、兴手法,这些手法的广泛运用,在加强作品的形象性方面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形象生动而又意境深远的诗篇。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家都对赋、比、兴这三种手法作出了概括,但是普遍认为,概括的最简明扼要、最准确的要数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①朱熹在《诗集传》中解说《葛覃》时对赋做了概括。“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直接描写葛覃、黄莺,直言其事。所谓赋,也就是铺陈,用大量铺陈的场面来造成强烈的气氛。而后面所写“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瀚我衣。害瀚害否,归宁父母。”则是直接抒情。“此章遂告其师氏,使告于君子以将归宁之意。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污,而瀚其礼服之衣呼,何者当瀚,而何者可以未瀚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朱熹《诗集传》)“赋”的手法用于抒情,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将人物情感的倏忽变化和人物的思绪很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②“比”是描写事物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合情合理。简单的说,就是比喻。《诗经》中比喻的手法富于变化,尤其是常用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来比喻较为抽象的事物,使之有一种直观的感觉。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的爱情从甜蜜到悲伤;《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③兴,原是民歌每章借自然景物的形象发端的方法。兴,起也,有起头(或发端)和起情两个意思。④诗人先描写一定的能够使他有所感触的客观景物,来作诗的开头几句,也就是兴句。这样写能够充分的渲染本诗的感情气氛,塑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使诗句更富感染力。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助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是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又如《桃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的美丽场景,是写实的,但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以说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闹的气氛。⑤二、写实的手法写实的手法主要表现在,诗人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在《诗经》中,那种完全出于幻想而虚构出来的,超越人间世界的神话世界几乎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关于生活的,如政治上的种种矛盾,春耕秋收,男女之间爱情的故事。如《魏风》中的《伐檀》,描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的情景,对不劳动的奴隶主领主们作出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中赤裸裸的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无情占有劳动人民的生产成果,而作为辛勤劳动的劳动者却一无所得。这首诗深刻的写出了穷苦的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的矛盾,有力的讽刺了贪得无厌的剥削者。诗人还善于对客观事物的侧面或细节进行捕捉描写,能够将诗的形象生动的刻画出来。如《国风-魏风-葛屦》,描写一位女仆为贵妇人缝制新衣服、新鞋子的场面。诗中“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掌”几句是说“葛草鞋破了用绳系,双脚怎能来踩霜?两手纤细干干瘦,我又安能来缝掌?”⑥这几句诗从侧面表现出了女仆作为穷苦的劳动人民的辛酸和她们所受的压迫,也从诗人的描述中体会出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以及对劳苦百姓的深深同情。三、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诗经》中有很多作品都是抒情诗,虽然这些诗中不以人物刻画为主,但是其中都有很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周南-关雎》中的主人公,虽然没有对主人公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描写,但是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几句诗中能够感受到那位相思中的主人公的性情、姿态和品格以及对那美好姑娘的思念。又如《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刚毅果断,《邶风-静女》中主人公因找不到前来约会的恋人而急的“搔首踟蹰”的迫切心理。四、《诗经》中的句法“《诗经》中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或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傅璇琮、李克主编)《诗经》中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即在重复的章节中,只有一小部分改变,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篇这方面尤其突出,有的通篇重叠,只是各章对应的换几个字,如《周南-芣苢》是最典型的例子: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

St****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